在学生阅读时如何让学生更深入、更充分地接受和理解绘本所传达的信息、要义与情感,读出绘本的思维深度呢?我们组在本月研究过程中创造了“故事导图”的做法,也就是让孩子们使用图片帮助自己概括、总结、提炼,让思维可视化。即调动全脑思维读绘本,梳理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住的、想知道的……,在梳理的过程中,细细品出绘本的深度,促进思维发展。“故事导图”使学生内隐的思维活动外显为可见的动态图,帮助他们实现了对文本深度解读和意义建构的目标。他们用图文的方式在构建个性化、可视化的故事导图的过程中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与感受。
第一位小朋友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关注了Sam躲藏的位置。
第二小朋友感受到了Sam的情绪变化。
第三位小朋友通过图文把Sam的顽皮与内心的想法表达得淋漓极致。
第四位小朋友在第三位小朋友表达的基础上,把Tom追赶Sam的过程与遭遇也跃然纸上。
四幅故事导图表达了四种不同层次的理解,当这样作业分享在班级群里,这本身就会带来思维的碰撞,学习在不自觉中发生。老师做的是尊重他们的所见、所思、所做,在后续的绘本阅读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并探究,共同挖掘绘本内容的深度和精度的同时,成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