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点评(周亚芬)
--
发布时间:2018-11-0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周亚芬

星期五下午,在湟里中心小学参加了课题组活动,聆听了李玲老师执教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性文学作品,它生动形象地把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三者融为一体。不仅告诉了我们有关大自然文字的种种,而且重点叙述了辩识这些自然文字的方法和意义。文章浅显生动,通俗易懂,教学时老师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开启思维,积淀情感,使学生对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老师让学生在学习文本中注重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知识不仅存在于书本中,也存在于大自然中,懂得要善于观察、了解、研究大自然;为了让学生较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巧妙地运用了对比阅读,让学生读一读与文本不同的文字介绍,想一想更喜欢哪一种表达,学生就这样在读一读,比一比,议一议中轻松掌握了作者所用的写作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拓展延伸及时有效例如:如:在学完书中的这些大自然的文字后,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交流自己懂得的其他大自然的文字。这处拓展交流是必要的,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亲近自然,很好的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再如:我们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与表达。这堂课,老师在这一堂课上很突显这一点。在学完了课文介绍的四种文字后,老师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了解的大自然的文字。学生即学即用,学得轻松,仿得有效。借用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话:“语文是培养能力的课程,所以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一定要注意训练,不断发展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说老师的课堂拓展延伸及时有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