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组研究小结2019.03(徐璟)
教育的真谛是使每一个生命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 使每一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拥有一片希望的蓝天。现代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展示智慧和人性光辉。学生在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
培养思维品质,能促使英语学习得到长足的发展。
1.增强小组凝聚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面对同一问题时,个人想法往往很狭隘、片面,但经过小组合作、交流后,其想法变得完整、全面。学生在倾听别人发言时,思维也会变得活跃、严密,这将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有利于学习者能力的提高。如在课堂上我们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对天气这一话题进行讨论,所有参与者自由交换想法,并以此激发创意与灵感,产生更多创意的方法。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倾听答案的过程本身就是激发思维、自主学习、建构严密思维的过程。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小组的凝聚力逐渐增强,成员也得到锻炼和成长。
2.学会“留白”与等待,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课堂中有意识的“留白”与等待不仅可以调控课堂气氛与节奏,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促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在这表面的停滞下涌动的是学生紧张的思维,这正是学生积极思考的表现。如在学习一些英语语言结构时,学生往往感觉很困扰,应用时又很困惑,这时适当的等待,可以促进学生主动的参与思维,深入思考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链接教材话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性思维是指人思考某一问题时,大脑根据已有经验、知识或概念沿着不同方向发散去,不断推出与上一概念相关的新概念。小学英语PEP版教材上话题丰富,而且话题之间有相关联的内容,在复习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整合相关联的话题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如在学习月份和节日时,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让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给予学生发挥空间。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时需要提取头脑中的多种知识,并对其进行多维重组,这有利于人脑发散思维的展开,唤醒学生最深处的潜能。再如选择一些新鲜有趣、符合儿童认知水平的话题,引导学生按照各自的理解各抒己见,拓展文本,这既训练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又培养了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引导自学”型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畅所欲言,帮助学生构建并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