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理论学习 李春香
--
发布时间:2019-04-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李春香

4月理论学习     李春香

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可以效法的。因此,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艺术语言的灵巧运。这就必须从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即提高教师自身的语用意识和语用教学意识。因为语文教师担负着课堂教学任务,如果他们在教学中始终注意强调语境和文化,重视语言实践,学生自然就会关注这些,并受到良好的训练。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启蒙教育特点, 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具有示范、引导和影响小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 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性, 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质量, 从而有效发展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很难想象,自身语用意识不强、语用能力欠佳的教师能够培养出语用能力如何好的学生。

作为一名合格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既要给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科学理论 ,另一方面又要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探寻和剖析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应引导学生用科学理论去指导实践创新 ,用实践创新去丰富理论 ,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能力 ,并最终形成终身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发展他本身的实践性知识,其中包括意象、实践原则和实践规则等。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是通过教师个人在亲身实践尝试和确证之下,或通过替代性经验的观摩,经由对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在实践中持续建构与修正而生成的。教师可以从两方面获取实践性知识。一、教师面临建构或调教育困境时,教师应当敢于直面教育问题增强反思意识,增强自我创新能力。二、通过观察其他老师的授课,探究其成功背后的实践原则和意象,从而经由反思内化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这样,教师就可以用潜在的能量,唤醒并坚定学习者积极语用的自觉意识,长葆其积极语用的生命热情,逐渐养成积极语用的习惯和能力。

如果说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 那么教师的语言就是有声的行为、无形的楷模。教师为人师表, 口语的示范作用是师表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语言必须具有规范性, 以期产生语言的正面示范效应。越是面对年龄小的学生, 教师的语言越是要求具有规范性因为小学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处在语言习得阶段, 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效果, 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因此, 特别要求教师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合乎规范, 为儿童的语言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必须运用国家宪法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和教育活动, 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 南腔北调 , 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如果一位教师不会运用普通话教学, 那么他的语言即使妙语连珠, 也不是规范化的。同时教师的口语表达还要做到生硬洪亮、发音清晰、语流通畅, 语调自然、适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