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理论学习(薛艳)
发布时间:2019-05-0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薛艳

学校秉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立身校本优势,优化学校教育资源,以校园特色文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总理精神内涵为依托,以学生发展指导为主线,以国际理解教育为核心内容,”,开展专题教育、纪念日教育、仪式教育、课堂教育等多种形式引领学生成为具有本土情怀、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一)以专题教育为闪光点,激励学生的爱国之心和报国情怀

每年根据少先队确立的教育主题开展励志教育主题活动是学校的德育特色

(二)以伟人纪念日为着重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通过开展讲故事、演讲、知识竞赛、观影、征文、参观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

  (三)以仪式教育为关节点,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每年组织学生到纪念馆参观瞻仰,并在班级内招募、培养学生志愿者担任解说员。同时通过广播站、电视台、以及主题班会、队会、升旗仪式等渠道对学生进行宣教。并组织开展入队誓词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纪念馆成为中小学生缅怀先烈和树立理想的“第二课堂”。

  (四)以课堂教育为切入点,将励志教育融入班级建设

  学校注重将励志教育融入课堂,利用伟人精神创新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建设中体现励志教育元素,在语文教学中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让学生在对伟人思想的景仰和追求中健康成长。同时,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在班级中开展生涯教育,通过读书报告会,让学生在书香中历练伟志,在经典中感悟人生;在领袖素质集训营里,领悟领袖精神,在实践中展示领袖风采;学校少先队到高科技工厂、农业示范区,到法院、敬老院等社会机构,到领事馆、政府等社会职能部门参观。大爱不言,润物无声,励志教育活动已经成为一种价值引领和行为指导,在无声无息中,唤醒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另外,为了发展学生的道德智慧,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学校还把生活和现实社会中面临的道德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德育活动的对象,引导青年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生活,积极开展“爱心支教”、“农村调研”、“志愿服务”、“保护母亲河、”“关爱空巢老人”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调查、分析、讨论、评价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在道德模范分享会的活动中见贤思齐,向上向善。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生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多年来,学校坚持将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爱大责精神与培养各行各业领袖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相结合,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使“周恩来班”的学生门在实践中感知、在行动中领悟,真正把学习总理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学生思想的指引、精神的追求、价值的坐标、行动的指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