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选素材,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原动力。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产生阅读的欲望。因此要尽可能找到那些内容有趣、难度适中、适合学生口味的阅读材料。教师平时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搜集和每个单元主体有关的文章一到两篇推荐给学生。一开始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阅读,慢慢的老师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阅读,不要对这样的阅读提很多的要求,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学生能够多读一些课文以外的文章,目的是发展他们的阅读兴趣。在学了6aunit6holidays之后,我就找了两篇有关springfestival,dragonboatfestival的小文章,和学生一起阅读,发现学生对这两篇文章的喜欢程度远远大于课文本身。在所选材料上难度最好有所差异,这样可以照顾到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否则的话会给成绩较差的学生造成更大的学习困难。这些文章可以来自报刊杂志,课外读物或是网络。文章的类型可以是故事型的,也可以是趣味型的,知识性较强的,当然也可以是谈论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通过这样的阅读,很好的起到了巩固所学内容,拓展阅读视角的作用。
2.巧设任务,激发兴趣
到了五六年级,每个单元都会在a部分呈现一篇较长的语篇,以往在教学中总是在突破了重点,难点的单词,句型之后,才进行语篇的教学,处理语篇也较草率,读一读课文,划一划词组就算好了,其实我们可以更好的利用这样的语篇,有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阅读不是简单的重复,阅读的初级目的和最终目的是有本质的区别的,阅读是逐步的,递进的,阅读需要一定的任务为驱动,需要老师巧设一些活动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实践。初读课文时,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有关时间(when,whattime),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等的。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就会有一定的目的性,而不是随意的阅读。精读课文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针对课文细节的判断对错(trueorfalse)题目,并让学生试着去纠正。这样一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进一步。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老师可以出一些以填空补缺等的形式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对课文的复述,或是根据老师精心设计的板书复述课文。最后达到能脱离课本以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把整个课文内容讲述出来。这样一来,学生的说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