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这句经典名言,对于我们在学校实施道德教育,具有极为有益的启迪作用,其中特别值得主意的要点,就是道德教育必须抓早抓小,将道德的内在要求通过形象化的实际行为展示给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从而将“道德教育”转化为“成人之道”。因此,教育者需要做到:
构建“三位一体“的道德体系,让德育回归原点。学生、道德、课程应实现“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因为这三个元素是构成道德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教学实践使我们越来越体会到,人不是被创造的,而是自己“做成”的,是在实践中成就的。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其实是人为了造就自己而设定的实践活动,教育的原点是“育人”,教育的指归是“成人”。使人得以做成一个大写的人,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人化”的过程。所以,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应回归到原点,将道德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有志少年。
丰富“道德实践”的体验感受,让德育内化于心。一个人如果从小学开始就受到这样系统而又严格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道德是源于生活、内在于生活的,是生活的解释和目的系统。一个人最终能成为一个人,就是人之最高的价值追求,是人存在的根本目的,也是道德的根本指向。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勿忘使其懂得生活中处处皆是道德实践的体验场,时刻铭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等道理;让其知道,能够使人幸福的是道德而不是金钱,使人高尚的是道德而不是卑劣;还要让他们明白,有才无德行不远,一个没有道德感的人永难成材。
提升“锻炼意志“的道德情操,让德育涵养力量。”??孟子说过:“居移体,养移体,大哉居乎!”孟子认为,一个人要成就大器,必须经过艰苦的锻炼,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强的意志。一个人的道德、聪明和才智,都是从艰难困苦中锻炼得来的。所以,教育工作者要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加强意志品质教育,锻炼磨砺他们的意志品质,让他们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和“辞让之心”,从而做到行事仁义、待人以礼,?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具备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容纳新潮流的视野,涵养不被淹没的力量。
“道德教育”的使命,就是引导人走上“成人之道”,去做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牢记这一神圣使命,勿让道德教育偏离“成人之道“,要善于引导学生朝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轨道健康成长,让广大青少年做一个凌然正气、敢于承担、品德高尚、行为端正、无愧于伟大时代顶天立地的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