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前途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摆在首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学校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可以看出,正确的理想前途教育是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纵观古今中外取得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具有远大理想而刻苦努力才取得辉煌成就的。
理想是确立于思想之中的奋斗目标,产生于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每个人一生的精神支柱。理想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在各种客观因素的作用下逐步确立起来的,而教育就是其中一种有重要意义的因素。青少年学生最富于理想,一旦崇高的理想在他们心中扎下根,就会目光远大,信心百倍,坚忍不拔,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发奋学习。如果一个人不求上进,终日无所事事,终将不会有所作为。当代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理想前途教育,对他们自身的成长,乃至对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使学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培养什么样人是摆在学校教育面前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一.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做好四方面工作:
1.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使他们正确地对待学习。
学生以学习为主这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清楚的,因此要教育学生使他们懂得,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想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2.用名人、英雄人物的事迹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
仰慕名人、英雄,喜欢听杰出人物的故事,容易受榜样形象感染,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心理特点。而名人,英雄人物的一生,本身就是树立崇高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一生,因此用名人、英雄的榜样来教育学生,如用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生平,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等英雄人物的事迹教育学生,容易使学生从英雄人物身上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什么是理想,对当前学生中存在的崇拜、模仿歌星影星的追星思想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3.帮助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民族的振兴,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业迫切期望青少年一代立志、成材。因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理解人生的价值,从而对社会,对人类作出贡献。
4.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使学生自觉地确定人生目标并支配其行动,克服困难,在困难和诱惑面前不低头,不迷失方向。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执行纪律的自觉性,热爱集体维护集体荣誉的自觉性。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善于明辨是非,适时地做出决定并付诸行动,中学生由于受知识和经济的限制,往往做出轻率的决定。应该教育学生遇事要冷静,勇敢和深思熟虑相结合,防止一时冲动或逞一时之勇。
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增强学生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在各种干扰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防止误入岐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增强控制自己和抗拢的能力。
我们知道人的成长与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因素有关,遗传起一定作用,环境起重要作用,教育起决定作用。在重视教育作用的同时,不可忽视环境的重要作用。
二.克服家庭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物质生活的富裕,容易使学生无忧无虑,养成贪图享乐,讲究吃穿,不求上进,特别是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过于追求物质上的享乐。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要求家长密切配合学校,做好对子女的教育工作,对子女不要过于溺爱,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成长、创业过程教育子女,使他们懂得优越的家庭生活条件,是靠奋斗得来的,也是来之不易的,帮助子女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三.克服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新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打开了国门,我们引进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但同时也带来了糟粕,一些腐朽没落的东西也开始死灰复燃,必然会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如一些不健康的书刊、影视录像,不健康的娱乐活动,由此而可能引导学生走向犯罪道路,这类事例是很多的。因此,需要全社会共同担负起教育学生的重任,克服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为青少年学生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真正起到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