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三 年级 班 语文 学科备课纸
内容: 《15 搭船的鸟》 主备人:赵文娟 备课时间: 2019.9.30 上课时间: 2019.10.16 | 复备栏 | |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父、啦”等5个字,会写“搭、父”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姿态、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 ||
整篇课文导学单: 一、我读了( )遍课文和课后生字 二、读拼音,写词语。 mǔ qīn wài zǔ fù 我和( )坐着小船,到乡下( )家里去。天下着大雨, shā lā xiǎng 雨点打在船蓬上,( )地(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三、连一连,读一读。 搭 橹 披着 小鱼 摇 船 衔着 裙子 捕 嘴 背着 书包 张 鱼 提着 蓑衣 四、读一读,再填写。 1.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 )的小鸟站在船头。( )美丽啊!它的羽毛是( )的,翅膀带着一些( ),比鹦鹉还( )。它还有一张( )的长嘴。 2.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 )。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 )吃呢。 | ||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独学(围绕自学自研、自由表达2个环节展开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生自由谈观后感。 2. 教师导入: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他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是怎样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看吧,(课件出示1)(板书课题:15 搭船的鸟)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 (3)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搭船 母亲 外祖父 沙啦响 羽毛 翠鸟 长嘴 静悄悄 吞下去 哦 捕鱼 鹦鹉 (1)学生自由练读。 (2)小组内推选一名代表比赛读。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 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5.更换语境: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三、再读质疑,感知大意 1.刚才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下面,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 (1)搭船的鸟是什么鸟?它要干什么呢? (2)你喜欢这只鸟吗? (3)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句了解这只鸟的? 2.学生边思考,边勾画。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1)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2)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4.结合你查找到的关于翠鸟的资料,互相交流这只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小组合作,交流) 伴随着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翠鸟资料来了解。 翠鸟:俗名鱼狗、打鱼郎、钓鱼郎、刁鱼郎。体型较小,15厘米左右,具亮蓝色及棕色的翠鸟。 四、指导生字书写。 (课件出示11:生字田字格课件) 搭 亲 父 沙 啦 响 羽 翠 嘴 悄 吞 哦 捕 1.指名读,正音——齐读。 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搭 啦 响”。 形近字比较:吵一沙 稍一悄 组词扩展:嘴巴 长嘴 父亲 父母 吞下去 吞咽 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形、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生试说笔画笔顺。 (1)哪些字需要特别提醒?特别对学生共性的问题,做重点指导,范写强调、学生进行练习写字,认真写一个字。 ①“翠”字注意上面的部分是“羽”,但是不带勾。 ②指导把字写美观。有的左窄右宽,有的左右均等;上下结构的字两部分要写紧凑。 (2)学生练习写字,把自己认为没写美观的再写一个。 (3)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 (4)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进行修改。 4.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5.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板块二 互学(围绕深度学习、归纳提练2个环节展开教学过程) 一、品味语言,想象画面 1.谈话导入:上节课大家生字掌握得真好!现在自己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读边画,标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记下自己弄不懂的问题。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探究学习。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抓住翠鸟的什么去写?(外形)分别从哪些方面? 指导朗读,读出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的问句。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小结。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件出示16) 指导朗读,说说从加点的字都是表示什么的词?(加点的字,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这是描写翠鸟什么动作的词语(捉鱼动作的词语)(板书:冲 飞 衔 站 吞) 鼓励学生带着翠鸟的动作朗读课文。 (4)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4.指导学生朗读全文。(课件配乐) 二、激发想象,体会童真 1.作者描写翠鸟,主要抓住什么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的? 2.仔细观察自己熟悉的小动物,抓住外形和动作描写一写。 3.课下查查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4.把你认为最美的语句抄在小本子上。 板块三 总结(围绕当堂练习、总结反思2个环节展开教学过程)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2.完成课后习题和补充习题。 |
1、这只小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颜色鲜艳,很美丽) 2、说说翠鸟有哪些鲜艳的色彩。 3、作者是怎样描述翠鸟的样子的?
1、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翠鸟捕鱼动作敏捷) 2、你还从哪些字眼读出翠鸟的敏捷? 3、看看翠鸟捕鱼的视频。 4、看着图,说一说翠鸟捕鱼的过程。
| |
板书设计: 15.搭船的鸟
美丽 捕鱼能手
热爱大自然 | 教学反思: | |
点评:
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三个自然段从三个不同角度展开,而写作策略亦各不相同。第二自然段从静态角度描写翠鸟色彩之美;第三自然段以四个连续的问句述说作者的遐想,充满无限童趣;第四自然段则从动态角度写翠鸟捕鱼,突出动作之快,连续动作的描写体现出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扎实的写作功底。写作角度不同,教学策略亦应有所区别。教学第二自然段,在接触文本之前,通过对翠鸟图像的观察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其色彩之美,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再通过原文对照,发现文本描写的精妙。教学第三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展开遐想,并用一两句话完整的表达出来,再将几个学生的遐想连起来说一段完整的话,以体会连续问句带来的冲击力与语言表达效果。第四自然教学可将微视频引入课堂,用动态的视频再现文本,一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迅速,二是初步学习作者描写连续动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