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三 年级 班 语文 学科备课纸
内容: 《16 金色的草地》 主备人:赵文娟 备课时间: 2019.9.30 上课时间: | 复备栏 | |
学习目标: 1.认识“蒲、英”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与大自然息息相通、相容相合的美好情感。 | ||
整篇课文导学单: 一、我读了( )遍课文和课后生字 二、看拼音,写词语。 shèng kāi wán shuǎ diào yú guān chá hé 1ǒng yì běn ( ) ( )( ) ( ) ( ) ( ) zhèng jīng yǒu qù yǐn rén zhù mù ( ) ( ) ( ) 三、按原文填空。 1.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 ),可以( )、( )。花朵( )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 )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2.多么可爱的( )!多么有趣的(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 )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 ),和我们一起( )。 四、填合适的词。 ( )的花瓣 ( ) 的草地 ( ) 的笑脸 ( )的花瓣 ( ) 的草地 ( ) 的笑脸 | ||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独学(围绕自学自研、自由表达2个环节展开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鼓励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蒲公英的知识。 2.蒲公英图片,请学生们欣赏。说说自己眼中的蒲公英。 3.谈话导入: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并板书。(板书:16 金色的草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3)文中的生字词。 蒲公英 盛开 玩耍 喊 打哈欠 钓鱼 而是 观察 有趣 喜爱 睡觉 合拢 引人注目 一本正经 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进行习惯性评价。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有困难的生字,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 三、再读质疑,感知大意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2.学生质疑。 3.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乡下是什么地方? (2)为什么“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4.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画画、动手实验、查资料等)来解决问题。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结合学生的小组汇报,看有关蒲公英的课件。其中有蒲公英开黄花、蒲公英种子的画片。 四、指导识字、写字。 (课件出示5)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蒲 英 盛 耍 喊 欠 钓 而 察 拢 趣 喜 睡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记准读音。 4.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5.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哪些是半包围结构。 (3)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4)教师重点指导“耍、察、睡”的写法。 (5)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6)巩固检查。 板块二 互学(围绕深度学习、归纳提练2个环节展开教学过程) 一、品味语言,想象画面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朗读。 (2)理解“一本正经”。 (3)课文的插图.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演一演。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2)(课件出示9) (3)同桌互相说一说。 (4)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5)引读。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 )的,而是 ( )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 ( )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 )了。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 ( ),可以( )、(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 ( ) 的,草地也是 ( ) 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 ( ) 的了。 (6)从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新发现,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善于观察、细心) (7)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行表演。 (8)汇报表演。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真开心呀!我们和草地连在了一起,我们和蒲公英连在了一起。这里的蒲公英不只一株、两株,而是——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2)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这片金色的草地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想象一下,它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想象说话) (3)这片草地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真是—— 学生接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4)师:从此—— 生接: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5)有感情朗读、理解最后一段。重点理解“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引导学生体会,小作者对蒲公英的深深喜爱之情。板块三 总结(围绕当堂练习、总结反思2个环节展开教学过程) 1.说说自己喜欢的事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用自己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并把它写下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语言积累,发展语感。 3.演一演:和你的小伙伴演一演我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4.说一说:把这么可爱的草地,这么有趣的蒲公英介绍给你周围的人。 5.完成课后习题和补充习题。 |
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融入语文学习。多媒体展示蒲公英,可以使学生感受蒲公英的美丽。通过图片展示,设悬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理解词义是学生阅读文本的前提,多种形式的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深入体验文本做好铺垫。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朗读、审美能力。
利用课间引读。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草地变色的奥妙,难点也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多种形式地读,展示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使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 | |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寻开心——新发现——感兴趣 碧绿——金黄——碧绿 合拢——张开——合拢 启示:要善于观察,思考探究 | 教学反思: | |
总评: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