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研究小结
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蒋红娟
本月,我按照课题研究计划及个人计划进行了实践研究,聆听了张春方、王萍、李玲三位老师的课题研究课。回顾研究之路,我感觉既充实又有效。
张春方校长执教了《太阳》,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读书,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说出来,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自学时,张校长让学生带着“文章介绍了太阳哪些方面的知识?”这个问题自读课文。在讨论时,边讨论边梳理,又紧扣一句过渡句和一句总结句,快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接着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1~3自然段中说明太阳远、大、热这三个特点的说明方法,并进行讨论,感悟说明文表达的准确和严谨。
王萍老师执教的《牛和鹅》,课文篇幅较长,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老师课上检查了学生的朗读,纠正了个别字词的读音。王老师采用先理解体会再指导朗读的方法,给学生一个朗读的整体感受。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以猜谜、古诗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出示大家对牛和鹅的一个认识,了解“我”之前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接着通过探讨“我”对牛和鹅的态度转变的原因,引出我们被鹅追赶、金奎叔帮我们赶鹅这件事。在对文章感知的同时,王萍老师就让学生关注课文的奇特之处,引出“批注”这一概念。接着使学生明白批注的角度可以是“有疑问”、“有体会“、有启发、“写得好”的角度;学习“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主读文,找出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鹅的嚣张,体会我的害怕。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并辅以动作模仿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画面,进而指导朗读的轻重缓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对作业本的片段进行批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了课堂学到的批注方法。
李玲老师执教了《父爱之舟》。根据这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李玲老师将这堂课的教学过程分解成四个板块,包括检测字词、概括场景、聚焦场景、细读品味。李玲老师以作者的名画导入,以画面中的主要元素“小船”串联各个板块,在“关注画面,呈现场景”板块借助大问题,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会抓关键词并串联的方法概括场景;文本篇幅较长,若采取传统的解词析句、体会情感,费时费力,李玲老师选取了“逛庙会”这一场景,来体会作者描写场景、细节时蕴含的感情。用圈一圈、划一划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方法运用的过程。聚焦学习方法、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出学习经验。
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将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反思、总结,充分认识到自己课题研究的意图,从而为课题研究的深入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