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
1、美的定义:美学的基本范畴和中心问题。美表现于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形态,例如自 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2 、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电影,电视等。 3、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现代媒体艺术(摄影,摄像,电影, 电视)等门类。 4 、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P13 5、何谓“美育”,美育即“美的教育” 6、 “美育”概念的提出者是德国剧作家、诗人席勒,他于1795 年发表了《美育书简》,第 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他认 为:只用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人性失去了尊严,艺术把他拯救;人在审美中, 才是完整的人;由美的对象产生的美就是美育的任务。 7、一般的说,艺术教育可以分为:音乐教育,美术教育(造型艺术教育、视觉艺术教育等), 戏剧教育,舞蹈教育,这四大类。 8、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9、美术教育的范畴:以往:绘画,雕塑,工艺和建筑的知识和技法。造型艺术教育:造型 元素及其组合规律的运用,工艺和设计的知识和技法。视觉艺术教育:一切与视觉有关 的艺术作品和现象。视觉文化艺术教育:每天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视觉影像。 10、从侧重学科还是学生或社会的角度出发:美术教育可以分为:美感教育与情操教育、创 造教育与个性教育、生活艺术教育与社会传达教育三种类型。 11、从目标取向以及教学层面的角度出发:美术教育可以分为:非艺匠养成的古代美育、技 术导向的艺匠养成教育、实用导向的造型美术教育、近代中小学普通美术教育。 12、从场所上分,美术教育可以分为:学校美术教育、社会美术教育、家庭美术教育等。 13、2003 年4 月《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正式出版。 14、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15、美术课程是为了达到教育目标,选择与组织教育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的计划。 16、美术教育课程包括四个要素:第一,设定具体的美术教学目标。第二,为达到美术教学 目标,选择与组织美术教学的内容。第三,根据内容,百年之美术教学计划并实施。第四, 对美术教学活动做出评价。 17、15 世纪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伊拉斯谟认为学生的本性应该是教育的出发点。 1 18、奠定现代教学法的先驱者是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 19、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为实现教育目的,教育的作用为管理、教授和训练以教师为 中心的教学思想。四阶段法:明了,联系,系统,方法 20 、五阶段教学法:预备,提示,比较,总结,应用。 21 、进步主义教育家所提倡的活动式教学往往强调:1、学生的需要和兴趣;2 、通过有目的 的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得实用知识;3、选择恰当的机会表达思想;4 、参加集体活动。 22 、布鲁纳在他的著作《教育的过程》中,提出“探究学习”与“科学教育”的观点。 23 、后现代主义课程的标准,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严密性。 24 、关于儿童画发展阶段,罗恩菲德的发展阶段说:6 个阶段。1、自我表现的最初阶段(涂 鸦阶段,2-4 岁);2、再现的最初的尝试(样式化之前的阶段,4-7 岁);3、形态概念的成 立(样式化阶段,7-9 岁);4 、写实倾向的萌芽诞生(初期写实的阶段,9-11 岁);5、拟似 写实的阶段(推理的阶段,11-13 岁);6、决定的时期(思春期的危机,13-17 岁) 25 、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则提出“U ”形曲线的发展模式。 26 、绘画再现的发展模式,来自于与社会环境互动的记号过程,结果是“多轴媒体的表现”, 并非直线性的发展,即以多元路径取代单一路径的发展。 27 、社会性取向的美术课程与教学强调符合社会的需求,学习活动就群体需求与兴趣而展开。 28 、萨利是最早的提出“儿童艺术家”这一称谓的学者。他指出:根据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儿 童的表现活动是错误的,儿童美术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儿童绘画不是为了再现现实,而是 象征性的表达环境,表现出超时代的先见之明。 29 、凯兴斯泰纳是采用科学统计的方法进行儿童画研究的首创者。 30、创造性取向的美术教育,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的齐泽克、英国的美术 教育家里德和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这种以创造主义教学为核心的、注重儿童个性发 展的课程与教学理论被称作美术教育的工具论。(引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