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于2016年秋发布,明确“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育人核心目标。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学科教学是重要环节,须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厘清学科教学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作用。何谓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1]语文教学,当致力于学生语言、思维、审美及文化感受力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深度学习是当下关注的热点,目前有三种学说:国内学者何玲、黎加厚认为,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是一种与浅层学习相对的学习方式;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简称NRC)认为,深度学习是个体将学习的知识从一种情境应用到另一种新的情境的过程,即迁移;美国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认为,深度学习是学生胜任21世纪工作和公民生活必须具备的能力,这些能力可以让学生灵活地掌握和理解学科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课堂和未来工作中的问题,主要包括掌握核心学科知识、批判性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团队协作、有效沟通、学会学习、学习毅力六个维度的基本能力。学习方式说、过程说和结果说代表了深度学习研究发展的不同阶段,但都强调深度学习是面向真实情境的学习,并都注重引导学习者进行批判性的高阶思维、主动的知识建构、有效的迁移应用及真实问题的解决,进而发展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元认知能力等高阶能力。[2]
深度学习与语文核心素养都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注重真实情境中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建构,注重问题解决与高阶思维等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应着力探索深度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经历深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