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学习理论
(一)重视日常积累,多听结合多看
当代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先生曾经说过“学文如聚沙,学语文是‘无序’的,就是今天读一篇,明天读一篇,今天记住一个字,明天学会一个词,日久天长,积累多了,这个工具就有了,说话、写文章,就越来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了”,个人文学素养的体现在于日常的行为习惯、举手投足之间,而这些深厚的文学内涵并非朝夕之间养成,而是天长日久的不断积累,所谓“滴水能将石穿透”便是这个道理。教育家张庆先生正是看到了语文语用能力的培养重要性,才针对此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即将如同散沙的语文知识,经过多道汇集过程——积累,凝结成最终的“沙盘”,达到随心所用的地步。由此可将,日常的积累对于一个人的能力和修养的提升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而具体到实践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建议和监督两种方式来强化小学生日常的积累。
(二)依托课堂阅读,注重文本训练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是对理论的进一步检验,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强化其文本训练的实践过程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常用的小学语文文本训练主要包括仿写、改写、续写、扩写和阅读感受等,这些都可以成为语言运用的训练点,既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对小学生进行文本的训练,可以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为依托,从教材中找寻可以作为教学训练的引申点,从而在阶梯式的文本训练中逐渐强化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三)营造开放氛围,激发应用欲望
以往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重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多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便间接造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学生虽然能够考得高分,但是具体到实践中根本不懂的灵活运用,难以变通,比如无法准确、流利地口述自己的观点,无法写作出一篇完整的作文,更或者无法通过简单的阅读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这些都是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低下的表现,为了改变传统枯燥、单一的语文教学氛围,让幼小的儿童感受到语文课堂的开放、自由,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阅读欲望和写作积极性,教师当在课堂实践中多多注重有效情境的创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