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主题队日活动时寄语全国少年儿童:“少年儿童从小就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大后做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教育部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少先队改革方案》也明确指出:“要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听党的话、跟党走,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立志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劳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三大实践中的第一实践,是美德的根。所以,少先队要积极拓展劳动和社会生活的教育阵地,让队员在劳动实践中获得成长。
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青少年独立生活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极度缺乏,家长们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望子成龙心切,却往往忽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学校生源情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随父母打工来校就读的民工子女占87%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家中孩子较多,所以这其中有一部分队员早早地挑起了家务的重担,劳动能力很强,完全可以成为劳动教育的小老师;另一方面,不到13%的本地学生中,因父母外出做生意而成为留守儿童的比例也逐年增加。这些“留守孩子”大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还有部分寄养在亲戚朋友家中,这些人由于隔代教育或临时监护人监护职责的弱化,加上长辈们对孙辈的过分溺爱,缺乏应有的教育与管理,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甚至连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都不具备,劳动教育相当缺乏,这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