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度学习倡导单元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做好单元学习设计。包括以下四个板块:
(1)确定单元学习主题。主要依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内容、核心素养的进阶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确定单元学习主题的思路为:一是按照教材章节的主要内容来组织,选择与教材编写的单元或章节一致的单元学习主题。二是按照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来组织,打通年级甚至学段,同时考虑具体学习内容的跨教材单元、章节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来确定单元学习主题。三是按照主题性任务来组织既关联语文学科核心内容,又广泛连接科技前沿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四是按照真实情境性的学习任务群跨学科组织,选择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很强的单元学习主题发展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确定单元学习目标。能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彰显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进阶水平。单元目标应与课标学业质量要求一致,也符合学生实际,指向学生未来发展。与其它单元的学习目标相互关联、相互支撑,重点突出,表述具体明确,简洁。确定单元目标的三步骤为:第一步依据课标、单元学习内容、单元学习主题之间的关系,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谈论确定;第二步分析本班学生已有学科水平、现阶段思维特点和发展需求,明确本单元学习的核心素养整体目标及分课时目标,要指向基础性,关键性问题的解决;第三步开发研讨,多方听取意见,检验、修订、完善。
(3)设计单元学习活动。单元活动要体现规划性和整体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设计单元活动的三个步骤为:第一步围绕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况初步设计系列具有深度学习特征的挑战性任务;第二步针对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出预设,给出基本的应对方案;第三步团队对深度学习活动对照目标进行检验。
(4)开展持续性学习评价。持续性评价以了解学习目标达成情况、监测与调控学习过程、反馈与指导改进教学为目的,是一种激励性、多元性、形成性评价。实施中需要制定评价方案、确定评价反馈的内容与方式、论证评价方案、公开评价标准。
二、注重教材研读,重构学习内容。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语文学科就要关注学生的原初阅读体验。学生一读就懂的可自学,学生读不懂的可放一放,学生读了以为懂而事实上不懂的内容才是教学点。教师以活动设计倒逼学生自我学习的动机和能力。而学习内容的重构状态取决于教师的学科素养、研读教材、提炼、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这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理清好课标准,苦练教学本领。细读课标即可发现,好课一定是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课,一定是关注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课。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要避免沉迷于虚假分析的现状,我们要精致利用教材,简化教学形式,落实语言学用,关注学生活动。最大的秘诀在于:大量减少教师的碎问,大量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有学习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追求灵动且富有实效的优美教学设计的义务。设计新颖的以学生学习实践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案;表现对课文的精细阅读、精致提炼和别出心裁的处理;简化教学线条,优化教学内容,表现出新的角度与思路;注重主问题的设计;关注学生的集体训练,动笔训练,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占有大量学习时间的问题等。
(2)提炼教学资源,活用教材。
教师运用教材有两个主要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语文教材在训练与提升语文语文教师钻研、把握、运用教材的能力与素养方面,主要有如下10种利用角度。1.从语言学用、技能训练的角度对课文进行教学资源的分类提取。2.对课文进行语言特点的分析与评鉴。3.对课文的表达技法、表现手法进行品味赏析。4.分析课文的章法特点并阐释各个部分的表达作用与效果。5.从课文中提取、提炼用于微型写作训练的材料。6.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提高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7.将课文用于教师的朗读能力训练。8.根据课文内容提取有一定训练力度的能引导学生课堂实践活动的主问题。9.从横向联系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材料整合的专项研究。10.通过对课文赏析的写作,提高阅读与欣赏水平。第二个层面是教师如何利用课文设计形态多样而又富有训练力度的学生课堂实践活动。语文教材在学生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利用与运用,至少有12种角度。1.语言的识记、积累与学用,如字、词、短语、句式、段式等。2.课文读背,如文言诗文、优美语段的记背。3.知识的教育,如文字知识、文章知识、文学知识、文化知识。4.训练朗读能力,如语音准确、通顺流畅、依文定调、以声传情。5.训练学生一般的阅读能力,如结构分析、层次划分、字词分析。6.训练学生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如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发表见解的论析能力。7.训练学生自学的方法与能力,如圈点批注、读书笔记、课文集美。8.训练学生特别的阅读技能,如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地若干种方法。9.训练学生的阐释能力,如说明、分析文句文段的表达作用与表达效果。10.训练课中微型写作,如描述、评述、整合、仿写、缩写、扩写、改写等。11.借鉴作文构思模式的能力,如学习运用几件事写一个人、用一件事写几个人等。12.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展开想象、纵横比较、进行推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