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小第一次数学教研活动过程性材料 ——《比列尺》教学评价 薛仁良老师:谈老师上的这节研讨课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无论从课的选题,课的结构,课的流程等方面做的很到位,看得出谈老师已经作了精心的准备,建议研讨课可以从学生的活动方面、师生互动空间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蒋钘老师:谈莉老师执教研讨课《比例尺》,整个教学过程版块清晰,在“独学——互学——延学”的版块下,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课伊始,充分利用学生熟谙的地图,引出今天要教的比例尺以及比例尺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改变了课本的安排,充分利用了课外的教学资源,体现了教学综合性的思想,达到了很好的结果。 陈志强老师:谈教师注重挖掘学生身边的素材,逐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加以建构。学生对于新知识必须有一个“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把新知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对此做出主动反应,使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从而使新知识获得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内容更丰富了。 蒋培华老师:这堂课注重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状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让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能力,通过本节课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杨亚君老师: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去探索、尝试,从而获取新知,其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注重学生四基能力的培养,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同时真真切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比例尺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知识,谈老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精美的课件,设计形式不一的练习,如线段比例尺如何化成数值比例尺,求放大比例尺等。通过这些练习穿插在新知的探究中加深学生对比例尺的理解,明白了比例尺不能带计量单位,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来完成,师适时点拨,达到知识整合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