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2020-2021年第二学期《用数对确定位置》研究课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4-2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贺小藕

《用数对确定位置》研究课教学设计和反思

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蒋培华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98页例1、练一练及第100页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和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能在比较中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同时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交流,锻炼自己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3、学生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自身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活动中感受、体会数对的广泛应用,知道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列”“行”的规定,理解位置确定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数对确定位置,知道同行同列数对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激发需要

1、课件出示例题图,找出班长小军的位置,引导学生向大家介绍一下班长的位置。

2、通过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出疑问:同一个位置,为什么说法却不一样呢?

3、指出:每个人自己心里制定了一个规则,用自己的方法来描述班长的位置。观察的方向不同,数的顺序不同,所以说法就不同。这样交流位置关系,容易混乱,很不方便。引出统一确定位置方法的需求。

二、建立概念

1、指出数学上确定位置的“列”和“行”分别指什么。

2、从实物到图像,认识列和行,明确: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列,从前往后数确定第几行。

三、用列、行确定位置

1、明确班长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2说说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

3、请学生快速记录其他同学的位置,引发简单表示位置的需求。

4、创造方法

1)以班长的位置为例,采集同学们的想法,择优录用。

2)通过找到大家的相同点,明确数对表示要注意的数字和顺序。

3)指出数学上的数对。

5、用数对(4,3)表示班长的位置。

6、学以致用,用数对记录刚才的同学的位置,发现时间够了。

7、出示:(2,4)、(4,2)通过提问再次强调数字的顺序是有讲究的,所表示的位置也不同。

8.游戏巩固:(1)“找自己”,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指出:从观察者的角度出发)。

(2)“找朋友”,用数对表示自己好朋友的位置。

9、说出一组数对,让符合要求的学生起立,引导学生发现表示1行或1列的数对有什么特点。并尝试用1个数对就能让1行或1列的同学起立。

三、综合练习,巩固新知

其实,数对知识不仅可以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知识延伸

生活中,你还见到哪些地方用数对的知识确定位置?

确定棋子的位置

电影座位

登机牌

还有地理学家确定地球上的位置,也是用了类似数对的思想。

介绍数对的发明者。

四、总结提升

今天的课将要接近尾声,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开始给我的感觉是比较简单的一个内容,可当静下心来细细琢磨教材时,才感觉到本不像我所料。“数对”这个概念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极为抽象而又陌生的,如何让他们既对其生成过程有所经历,又对其实质顺理成章地轻松接受。用心思考之后,我把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定位为: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 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重视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基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位置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从孩子最熟悉的教室座位出发,唤起了学生用已有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由于观察方位、角度的不同,学生对于刘珈吟同学位置的描述产生了多种方法引起争议,从而产生认知需求:如何才能正确、简明地描述位置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的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积极性。

      2、在教学中我应用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解决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的时候,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问题的过程。通过小组谈论,学生找到了许多种简单表示第2列第3行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我适时引导从而使学生认识了数对表示方法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先给学生出示了实物图,然后通过电脑演示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变化过程,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4、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始终坚持了 “数学知识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思想。在导入部分我从描述班级内刘伽吟同学的位置开始,从而引起新知识的探讨过程。最后我设计了报数对找位置以及猜一猜的文字游戏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通过实际的教学和周主任等各位领导的点评,我认为自己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还存在着以下几点缺憾:

      1.备课时总想面面俱到,查阅大量资料,但由于缺少经验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有时候不知如何取舍,导致今天的课堂上在教室里找位置时本意是模拟教材情境图才以教师为观察者的,但没有和孩子们强调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自己就是观察者。

      2. 在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时,我直接由实物图过渡到方格图,虽然利用多媒体有个过程的引导,但不如先由实物图到点子图,再把点子图的各个点用横线和竖线连接起来,然后点子图的各个点逐渐缩小,直到缩到与横线和竖线的交叉点一样大为止。我想有这样的演示再填表时效果会更好。

      一节课已经结束了,但我的思考却没有终止,我不停地思考着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考虑着我教学的得与失。我始终坚持着教数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不是记住一些知识,知识的探索必须以实际生活为依赖,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会数学的价值。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