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7日上午第一节课,王东老师在三(3)班教室执教校本公开课《帮垃圾找个家》,教研室的钱新建主任,蒋锡凤教导,三年级的校本老师以及其他年级的部分老师都参与了听课。  课后,老师们各抒己见,展开了精彩的点评,陈述了本堂课值得肯定的地方和不足之处。 钱新建:能根据实际选题。近阶段,近年来,在我们周围出现了许多的分类垃圾箱,但似乎没有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能,原因很多,有社会的因素,还有很大的原因是人们不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分类标准的不了解。本次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且对学生未来阶段的生活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雅玉:王老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课堂伊始,王老师从最近开展的活动专题活动《垃圾分类我先行》谈话导入,引入“垃圾”这个话题,让学生谈谈什么是垃圾,接着以一个问题“这些扔掉的,不要的都是垃圾吗?”从而让学生明白垃圾有时还是资源、宝贝,从而使学生知道应该分类再投放。然后让学生谈谈垃圾可以分哪几类,怎么分,先说,再进行现场操作,把不同垃圾的图片投入相应的垃圾桶。最后让学生了解我国以及其他国家垃圾分类的情况,号召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做好身边的垃圾分类工作。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始终都保持着浓厚的参与兴趣,垃圾分类投放的方法也基本掌握。 董小红:王老师教态自然,教学风格平实,我觉得我们应该提倡这样一种教态,那就是:无他人,就是说,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你都要做到旁若无人,要始终记得:你是为你的学生、你的孩子上课,而不是为听课的人上的。王老师在这次活动中就表现出了一种从容和淡定,这种从容和淡定能够帮助上课的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孩子的反映去选择相应的教育策略,较灵活地处理出现的各种状况,顺利完成与孩子间语言和思维上的交流,从而使孩子生成新的知识或者将讨论的问题挖掘得更加深入。 蒋锡凤:当然,每次活动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只要是真实的课,就会有缺憾,这次活动也有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小组活动时还不能保证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其中,发现有的学生还是观望者。垃圾循环利用的过程有的有图示,有的如果用录像摄下来,可能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