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常态课,教研促成长——数学教研系列活动(四) 研无教,则无以立足;教无研,则无以长远。 为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本着“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教学理念,10月25、27日上午,湟里小学一年级组开展了本学期第四次数学教研活动,教导处主任蒋钘、全体一年级数学老师全程参加了活动,许多其他级组的青年教师也自觉积极地参与了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由一年级数学组虞兰琴老师执教《10的分与合》,蒋钘主任执教《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课堂上两位老师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达成教学目标。 蒋主任的课灵动、厚实: 一、重视加法含义的体会,突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既是加法计算的依据,又是用加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学例题时蒋主任利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呈现情境,引导学生看两幅图前后变化的过程,说清楚图意(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来了2个)。接着又以提问的方式告诉学生第三句话:一共有多少个?通过一起说一说,以及指名说等环节让学生结合情境描述,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再抽象出“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为了让学生对“合起来”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体会到“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让学生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 二、题目设计注重层次性,拓展学生的能力 谈话引入后以“抢答游戏”分与合的复习题开始,进入新授学习,旧知的安排恰到好处地衔接了例题,学生集中了学习注意力、调动了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满足新知学习的需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按照本课的教学任务,蒋主任将“新课和试一试”这些题目以“学生的一系列活动”的情境出示,学生的趣味高涨。在具体解题的引导过程中,蒋主任也十分注重层次性。比如看图表达图意采用个别回答,学生不太理解时就用手势来引导,加法算式表示的含义除了指名回答以及教师示范外还组织同桌交流,巩固新知,同时提高表达能力。在集体观察口头回答的题目解决完之后,安排的是独立算得数的题目,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计算的能力,经过集体校对再总结方法。 多层次的设计,不断拓展学生的能力。 虞老师的课:亲切、规范: 一、联系实际,理解10的分与合 孩子们对一捆小棒比较熟悉,也有了9以内分与合的基础,以及初步学会了怎样去有序地分。于是我在本课一开始就创设了把一捆小棒分一分的情境,在交流中得到10的各种分与合。这样,既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交流相处。这一部分,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尝试,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全过程。 二、变换形式,背记10的分与合 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用了表演“凑十歌”,“帮花朵交朋友哪两朵花上的数合起来是10”、“帮小猴摘桃子”,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10的分与合,并会有条理地思考,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功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这次活动,让大家对大成课堂的如何在常态课堂中更接地气的实施有了新的想法,大家在课例研讨中共同成长。学习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教研不仅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教研氛围,既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又有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研,我们永远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