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理论学习(周琛彦)
发布时间:2021-11-0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周琛彦

在这个各种价值观涌现的年代,立“志”,这一本来普通的字眼,却似乎具有了古典英雄色彩,稀缺却也不再被人们看重。各种社会价值观也在渐渐地向孩子们侵袭,越来越多的孩子失去了立“志”的想法和意愿。同时,受功利意识、社会信息杂乱、家庭溺爱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学生的“志”向还很模糊,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尤其是在农村我们这样的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留守学生,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都是在其爷爷、奶奶监护下的隔代教育,老人们通常对时代信息不了解,往往只停留有吃有穿层次,因此,学生的家庭教育中严重地缺失了应有的理想信念教育,

学校不光要传递知识,更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学会做人首先就是要让孩子们学会立“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6月的全国第七次少代会上就对全国的少年儿童提出“从小学做人、从小学立志、从小学创造”的要求。

结合上述背景,同时,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精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创建德育工作特色,根据本校“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成功”的办学理念,结合以“竟成”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着力依托少先队阵地,对学生进行“三志”教育,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进行生命的关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情趣的孩子,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胸怀宽广、思路开阔、目光远大、奋发向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志”:志向,指人们在某一方面决心有所作为的努力方向。具有不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人有不同的志向志气,古意指心志气力,今意指积极上进或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志趣,指意向;志向和兴趣,也即高雅的情趣

“三志”教育:以“志”为切入点,围绕“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成功”的目标,以分年段教育为原则,以校本课程为推手,以少先队活动为阵地,努力培养“志向高远、志气高昂、志趣高雅”的现代社会小公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