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串导入,引出古诗
1、出示词串:寒山 枫林 霜叶,指名读,齐读,相机正音。
2、读读这些词,你发现这些词都和什么季节有关?这些词为我们展现了迷人的秋天。这些词是一幅画,这些词也化成了一首诗。(出示:《山行》)
3、板书课题,指名读。从题目中你了解了什么?
4、唐代大诗人杜牧在深秋时节行走在山间,将自己看到的美景写成了一首有名的诗。
二、初读正音,体会节奏
1、自由读,同桌互读互评。2、指名读,相机纠正“斜、径”的读音。
3、读出节奏:多种形式读。
三、指导方法,诗中有画
1、师生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借助注释、借助插图、查工具书等)
2、同桌练说诗句的意思,互相交流、补充。
3、小组交流。(提醒学生关注诗旁边的注释、插图)
4、大组交流,推荐学生说诗意。(师板书:根据诗意作画)
(1)深秋时节,一条山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相机理解:寒山、斜。
(2)在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相机理解:生。
(3)我停下车是因为喜欢夕阳照耀下的枫林。相机理解:坐。
(4)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鲜艳。相机理解:于。
5、指导学生带着理解读古诗。
四、想象画面,诵读悟情
1、过渡:同学们,写景的诗就是一幅画,这幅画就藏在诗句里,在我们每个人的想象里。让我们穿越时空,在深秋时节和诗人杜牧一起行走在山间,你看到了什么呢?
2、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画面。3、同桌交流画面,指名说。
4、抓住“爱”,体会诗人情感,相机指导学生朗读后两行诗句。
5、拓展含“枫叶”的诗句。
6、学生再读古诗。(配乐) 7、背诵古诗。
五、指导观察,练写生字
1、出示两组生字:径——斜 寒——霜
2、指名读。
3、观察每组字的异同点。
4、学生提醒书写注意点。
5、教师范写,学生临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