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志”是指人们在某一方面决心有所作为的努力方向,具有不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人有不同的志向。志气,古意指心志气力,今意指积极上进或做成某事的决心和勇气。志趣,指意向、志向和兴趣,也即高雅的情趣。而“三志”教育就是指以“志”为切入点,围绕“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成功”的目标,以分年段教育为原则,以校本课程为推手,以少先队活动为阵地,努力培养“志向高远、志气高昂、志趣高雅”的现代社会小公民。如何培养“三志”少年则是我们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我在此发表一些浅薄的见解。
1、培育“三志精神”,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学校通过有效的教育干预,提炼、培育并阐述、弘扬“穷且益坚、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行为和实验,让孩子们提升自己,变得更加刻苦,同时也不忘开阔视野,超越自我,培养坚毅的品格。
2、以“三志”教育为切口,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归纳成功人士从平凡走向卓越的基本路径,号召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具有宏伟志向的学生,并对所有学生开展以“三志”教育为中心的专题培训,帮助学生树立高远的志向、高昂的志气、高雅的志趣,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在学校具体工作中,教师可以利用晨会、班会课讨论等,帮助学生了解“三志”,并分年段有重点的促使学生践行“三志”。
爱物。
3、回归经典、崇尚阅读,创设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良好氛围。
现在物质生活日益丰裕,人们已无需忧温愁饱,昔日吃树皮、穿草鞋等感人素材已无法对学生起到现实教育作用。因此,学校可以赋予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等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意义,从源远流长的传统精神和传播深远的经典著作中汲取设计灵魂安顿、创生精神居所的精髓,为在校学生创设丰富精神世界的良好氛围。具体通过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开展经典阅读活动展开。校园内设有孔子像等经典建筑,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向学生全面开放,每个班级也配有图书柜,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精神世界的良好氛围。
4、以“走进农村大课堂”实践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实践和体验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必然途径。学校可以利用本校实际的校本资源,推出“走进农村大课堂”校本实践活动,每个在校的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水泥从林,进入农村去触摸大自然,尝试不同种类的农业劳动,体会农民的辛苦与不易,从而让所有学生理解勤奋刻苦的精神源泉,培养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意识,体验基本国情。
只有这样,我们学校才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三志”少年,我们的学校风气也将会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