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竞成课堂>>研究动态>>文章内容
研究教案(蒋敏)
发布时间:2021-11-01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敏

《银色的桦树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欣赏加拿大歌曲《红河谷》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银色的桦树林》,并进行二声部合唱。

教材分析:

  《银色的桦树林》是一首加拿大民歌,它描写了茂密的桦树林中的美丽景色,二四拍,歌曲为一段曲式的五声调式。音域较窄,旋律优美。歌曲的前四小节音区较低,节奏规整,第五到第十二小节节奏稍有变化,出现切分节奏,且音高也较高,后七小节由两个较低的音组成,声音渐行渐远,犹如驯鹿向远处奔去。歌词采用叙述的口吻,描绘了异国风情的桦树林,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美好感受。

    由于此歌曲短小精悍,简单易唱,教者为其编创了简单地二声部,使之成为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低声部旋律中节奏不变,前四小节全用低音“6”,5、6、7、8小节是以一到四度为低声部创作,其余部分不变。因此,编后歌曲虽为二声部,旋律其实并不难,一个课时完全可以胜任。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用正确的歌唱姿势有感情的演唱。

   2、培养学生的演唱水平、表演水平、用打击乐器伴奏的能力。

   3、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4、通过对创编后的二声部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二声部歌曲演唱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的体会作品的强弱规律,利用不同的形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唱好《银色的桦树林》的二声部合唱形式。

教学用具:

   钢琴、课件、沙锤、三角铁等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组织进入教室

   教室播放《银色的桦树林》伴奏音乐,学生按节奏律动走进教室。

   (【设计意图】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初步感知歌曲旋律。)

   2、复习歌曲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绿色的祖国》,现在让我们来复习一下,第一遍女生唱,第二遍男生唱,第三遍大家一起唱。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一歌曲,引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决心)

二、新知呈现

1、导入新课

   教师:绿色的祖国真是生机勃勃啊!那我们怎么做才能让祖国充满绿色呢?

   学生回答。

   教师:有树木才会有绿色,为了让我们的祖国环境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教师:随着我们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建起了很多高楼大厦,不是所有的树木都适合环境的绿化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一种适宜园林绿化的树种---桦树。让我们通过图片来了解一下桦树。

2、了解桦树

  幻灯片出示不同品种桦树图片。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了解认识桦树为下面学习歌曲做铺垫)

桦树简介:

    桦树为落叶乔木或灌木, 萌芽力强。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少数种类分布至寒带,木材比较坚硬,抗腐能力差,受潮易变形,可作胶合板、细木工等用材。 桦树萃取物被作为天然香料用在天然化妆用品中,也用作皮革油。树汁被用作为补剂或制成桦树糖浆,软饮料和其它食物。桦树较喜湿润,对土壤要求不严。 其树形美观,秋季叶变黄色,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

    教师:了解了这么多,你们开始喜欢上它了吗?今天就请跟随老师的步伐一起走进加拿大,感受异国桦树林的美丽景色吧!

 (【设计意图】用“旅行”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了解歌曲内容

    以《银色的桦树林》伴奏为背景音乐,图片内容结合歌曲的歌词内容设计,出示桦树林,河狸,驯鹿,蓬帐等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间接听赏歌曲,让学生熟悉旋律,更快的学会新歌)

4、难点解决

(【设计意图】先难后易,让学生感到越学越轻松,持续学生的兴趣)

A、发声练习

   a.解决切分节奏

(【设计意图】提前解决曲中的切分节奏,为更快更好的学习歌曲打下基础)教师:现在就让我们模仿一下可爱的驯鹿奔跑的声音吧!

2/4

   x  x  x ︱ x x  x ︱x  x  x ︱ x x  x ‖

   得 得 得   得得 得  得 得 得   得得 得

   b.练习节奏,分男女生练习。

   c.进行快慢对比练习。

(【设计意图】之后会有对歌曲快慢对比的处理,也是为之后的学习做准备)B、二声部练习

   教师:老师想把同学们分成两队去加拿大,一队开飞机,一队开汽车,但是开飞机的同学一定要和开汽车的同学同时到达。

1=F   2/4

3  3  3 ︱ 3 3  3  ︱ 3  3  3 ︱ 3—‖

lu


lu

   先分组单独练唱,再进行合唱练习。

C、低声部旋律练唱

 (【设计意图】先解决低声部旋律,先入为主)

   a.跟琴视唱谱。

   b.加入歌词练唱。

三、学习新歌

1、初步感知歌曲

    教师:经过跋山涉水,我们终于来到这个美丽的国家---加拿大,既然到了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欣赏这里美妙的乡村音乐了。听完之后告诉老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展现了什么样的景色。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听,培养学生认真聆听的习惯)

   听歌曲《银色的桦树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加拿大民歌,它描写了茂密的桦树林中的美丽景色,描绘了异国风情的桦树林,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美好感受。

2、再次感受

   教师:让我们带着歌词再次感受桦树林的美妙意境吧!

   出示完整歌谱,再次听赏歌曲。

(【设计意图】多次听赏,熟悉旋律,帮助学唱)

   看一看,找一找哪几个乐句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从而更好的理解演唱)

   学生讨论并回答

   总结:从谱中可以看出,1、2小节与3、4小节只在后面稍作变化,5、6、7、8小节与9、10、11、12小节也只在末尾稍作改变,而最后7小节中,前三小节完全相同,后面略有改变。

3、学唱新歌

   教师:现在就请跟着老师的琴声有感情的唱谱,切实的感受这异国的风情。

   a.学生跟琴唱谱两遍。

 (【设计意图】唱谱能够更好的帮助解决音准问题)

   b.带入歌词跟琴逐句学唱。

   c.跟琴练习低声部旋律。

   d.跟琴合唱歌曲。

   教师:同学们学的真快,让我们一起把我们改编过的歌曲唱给加拿大的人们听一听,看看他们喜不喜欢。注意要有感情的演唱。

   e.合伴奏进行二声部合唱。

  师:你们唱的老师都陶醉了,老师相信加拿大的人们也一定非常喜欢。歌曲的强弱对比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听觉感受,那么快慢对比又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呢?让我们尝试一下第一段歌词用原速,第二段歌词用稍快,第三段用稍慢。

   f.学生跟琴用不同速度演唱。

 (【设计意图】体会同一首歌曲因速度不同表达出的不同情绪)

四、拓展延伸

   教师:音乐真的很神奇,同一首歌都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如果再加上打击乐器的伴奏,效果更是不同凡响。

1、加入三角铁,碰铃,沙锤伴奏。

 

 三角铁:

 2/4   x - ︱x - ‖

 碰铃:

 2/4   x x x ︱x x x ‖

 沙锤:

 2/4   x  x ︱x  x ‖

   几种打击乐器节奏贯穿至尾。

   几位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余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演唱水平、表演水平、用打击乐器伴奏的能力。)2、欣赏歌曲《红河谷》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加拿大民歌)

   教师:同学们的表演真是太棒了,加拿大的人们很是喜欢。为了感谢同学们,他们也给我们带来了一首自己家乡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播放加拿大歌曲《红河谷》。说一说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总结:《红河谷》是流传在加拿大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人民来到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教师总结

   教师:这次的加拿大之旅真是让人兴奋,我们“目睹”了美丽的桦树林,感受到了加拿大人的友好热情,我们衷心的希望中加两国能够友谊长存,同时也祝愿我们的地球环境更加美好。

六、下课

学生在《银色的桦树林》音乐中走出教室。


【总设计思路】

一、先易后难,先入为主

    本教学设计中有多处将难点的解决放置到歌曲学习之前,如切分节奏、“3”和低音的“6”的二声部和声练习、变化速度练习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容易胜任。在教学步骤中有几次变换听赏所学歌曲,如进教室时,播放加拿大风景图片时,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在无形熟悉旋律,从而更快的学习歌曲。

二、拓展延伸,掀起高潮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到加拿大“旅游”为主线,从听《银色的桦树林》到学唱,再到欣赏加拿大歌曲《红河谷》,线路明确。让学生在玩中学,不仅轻松愉快,还能事半功倍。三、假设情境,激发兴趣

    打击乐器的加入无疑是增添了更多的色彩,不仅巩固了节奏,也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激发他们演唱演奏的积极性。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