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摘自《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教师应该从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教育部,2017: 4)。英语教师要围绕“立德树人”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设计。
1.语言能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任务,学生不仅要准确理解阅读材料内容,还要学习材料中蕴含的语言知识。
2.思维品质。阅读课的重心应在于阅读和深层次解读文本,它包括对语言内容的关注、文本信息的理解和处理以及深层次探究。教师要一直关注学生的思维投入,每一部分的活动设计对学生的思维都有一定的要求。
3.文化意识。阅读不仅仅是品读文本,更是“品读”世界。要使课堂踏实而有高度,稳重而有创意,关键在于挖掘德育、美育等因素,注重文化意识培养。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为目标来指导解读、处理教材,构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课堂。
4.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既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也包括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文章的体裁,通过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推断出这是一篇记叙文。对文本体裁和行文特点的解析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体裁和题材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从而提高阅读和理解的效率。
学习心得:
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过程的逻辑起点,有什么样的文本解读,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的培养对阅读课教学设计提出了更精准的要求,教师应抛开固有的问题设计模式,仔细研读文本,从学科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引领学生,引导学生判断文本的体裁,整合提炼文本结构,总结衔接连贯手段,理清内在逻辑关系,分析遣词造句手法,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及行文方式一目了然,能够学会借鉴和模仿同一文体的文本解读方法,提高理解文本的信心,增强运用文本的能力。文本解读的过程不只是教师、学生对教材重构的过程,更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做到解读结构,把握文本的脉络,解读文本细节,从文章的主题句、关键句和信号词入手,感知语言特点,解读文化背景,领悟文本的情感,以实现高效的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