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份理论学习(周亚芬)
发布时间:2021-11-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周亚芬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教育最生动最鲜活的素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的载体,促进小学生“五育并举”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德育教育上,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德育思想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学,是新时代增强小学生道德教育,提升小学生文化品质的有效路径,对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影响深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教育最生动最鲜活的素材。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厚的德育资源,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以“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公、省”为内容的伦理道德观念,这一观念被后世誉为“中华十大传统美德”。经过数千年发展、培育形成的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深入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将其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这些需要从娃娃抓起,需要水滴石穿从德育教育中渗透实施。 

  心理学关研究表明:4-13岁的孩子心智无瑕,记忆力最强。在这个阶段其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熏陶,可以提高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为日后道德素养的养成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打下良好基础,也就是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 少先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最好的平台载体 

  “少先队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今天的少先队员就是明天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党的领导下,少先队自成立以来,坚持组织教育、自主教育、实践教育相统一,培养青少年科学的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作出重要贡献。 

  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目标是: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勤奋学习知识,锻炼强健体魄,培养劳动精神,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努力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孩童的少先队员活泼贪玩,有些独生子女、难免娇生惯养,再加上互联网时代,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多元文化的存在,对少先队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实现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目标,就要让广大少年儿童通过这一平台广泛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人生成长的养份。要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对小学生实施道德教育,不仅有助于加深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更能促进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加文化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小学德育教育的特点来看:少先队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平台。小学德育应与儿童的认知水平、思维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紧密结合,小学生道德认知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观察、想象、模仿和创造,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渐进过程。通过少先队这一平台可以发挥少年儿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一次次的活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使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塑造完美的人格促成道德观的形成。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少先队的渗透策略 

  1.“开学第一课”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教书育人,育人是首位。因此,“开学第一课”必须重视品德教育。“开学第一课”选择的主题很多,但应当将重点放在如何让学生在品德方面有所收获上。在注重高大上的道德讲解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宣讲方式上的创新:通过庄严的仪式,或者富有感染力的讲解,或者是实事求是的体验参与等等,让孩子们得到内心的感动、灵魂的点拨、思维的震撼,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将抽象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律自觉的道德内驱力,获得持续而深刻的德育发展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动有趣的立德树人的故事是对青少年言传身教的最好内容,通过方式上的创新让活动更有意思,让学生能够更加懂得展现美、传递美、创造美,更加热爱生活,更加向往美好,更加积极乐观,持续推动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 

  2.创新开展好丰富多彩的少年队活动 

  学校的活动是丰富多样的,少先队活动是学校各类活动的重中之重,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每一项活动中去。要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在德育过程中的教学和指导作用,以实践活动为重点,运用各种德育方法,形成知、情、意、行统一的德育机制,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和传播。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开学典礼活动、毕业典礼活动,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通过国旗下的讲话、向国旗致敬、校园艺术节以及传统民俗节日和学校举办的手抄报、绘画,主题演讲比赛等各类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了解认知相关的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评选学习传统文化的优秀或最美少先队员,发挥示范与激励效应。 

  3.在构建和谐校园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元素充分利用校园建筑风格、教学空间、班级布局、校园绿化等物质环境作为道德教育的载体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精心设计适合小学年龄段的内容的校园环境,充分利用室外空间,旁边种植花卉,树立优秀的传统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校园里摆放我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科学家的雕塑,让少先队员参与到校园环境的保护中来,通过直观的环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要通过少先队这一平台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环境主要有学校精神、班级精神等,学校可以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形成文明、诚实、良好的校园风气。还可以在班级内开展讲文明月、讲礼貌月等活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班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体悟传统文化 

  4.培训提升少先队员辅导员的传统文化素养 

  辅导员是搞好少先队工作的关键因素。少先队员辅导员要有高度的思想政治觉悟、职业道德、较多的少年教育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与小朋友有效沟通的技巧。要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少先队德育工作中来,首先就要开展少先队员辅导员的经常性培训与交流学习,提升其专业技能。同时要开发少先队员辅导教材,探索新时代少年成长的身心特点和育人规律。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少先队员实践活动指南的开发中,从学生的身体素质、价值观念、知识能力、劳动精神、政治素养等方面,设计既有政治高度、又符合孩子特点的寓教于乐的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案例。特别是结合地方特色,讲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和地方特色,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使少先队员的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特色。 

  四、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密切联系,要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其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通过文化育人和实践活动育人,可以形成全方位的德育育人体系,成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有益探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