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结
发布时间:2021-11-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钱春霞

在课题计划实施之前,面临着很多问题,比方说:1.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愿意爱上小古文?2.怎样指导学生诵读好小古文?3.怎样把小古文学习和课堂练笔结合起来?针对这些具体问题,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动机,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具体操作:

1.激发兴趣是前提。

“万事开头难”,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呢?

1)引入故事激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在诵读前,编讲一些跟小古文相关的故事,既能激趣,又能帮助理解意思。以此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激趣。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小学生能在良好的情景中放松心情,积极学习。我国的小古文有很多篇目本身就拥有很好的情景,是作者根据一定的情景有感而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借助媒体创设优美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小古文的美,从而使诗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在诵读《菊》一文时,我们就通过多媒体播放画面和音乐,让学生感受秋菊千姿百态的美,在这种富有诗意的优美情境下,学生就容易激起诵读的欲望。

3)文本拓展激趣。

由熟悉的课文、故事导入趣味小古文的学习,能够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学棋》《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都是我们语文课本中的经典故事,由课文引出对应的小古文学习,一定能极快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诵读理解是关键

小学起步阶段小古文教学的落脚点应放在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上。教学中首先要落实朗读的趣味化训练,做到“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的诵读效果。

1)读明节奏,示范吟咏

古文原本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教材为了小学生学习的方便,已加上了标点。在读课文时,有标点的地方学生自然懂得停顿,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据句子的意思一些没有标点的地方也需要拖个长音,这样读者也便于理解,听者也容易明白。因此,在初读古文时,首先要讲究“断句”。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标出的节奏尝试着拖长音摇头晃脑地读。

2)情境创设,整体感知

趣味小古文主要由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小故事构成,比如《杨氏之子》说的是孔君平来到杨家,借杨梅对杨家小儿说:“此是君家果。”机灵的杨氏之子巧妙地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还比如《伯牙绝弦》,讲述了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俞伯牙凄美的生死之相交,感人的高山流水情。课文的编者为这些故事都配上了生动的插图,为我们的教学创设了相应的情境,如果有效地加以运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古文,同时也可以减弱学生反复诵读古文的枯燥感,教学中应利用白板、多媒体辅助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读好古文。

3)前后联系,推断猜读

学会正确阅读,根据上下文语境寻求隐含信息,推知疑难语句意思,培养其推断能力,是小古文教学的关键。

4)丰富形式,读中感悟

为了让学生在古文朗读的过程中能保持兴趣盎然,教学中就应讲究方法的趣味性。可以有“读咏结合”“读演结合”“读创结合”等多种方式。  

读刚接触古文时,学生会颇感兴趣,摇头晃脑读得不亦乐乎。都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时间一长小学生难免会对朗读感到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也就会随之而减弱,可以创设情境读,可以变换语言形式读,更可以表演读等等

3.积累创作是手段

1)特殊句式仿写

在小学阶段的几篇古文中,有以下几种简单的句式:判断句、省略句、疑问句、否定句。有一些特别有代表性的句式可以让学生品味练习,如孔子的几句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此类的反问句等等。文言文在词汇上变化不是很大,很多词都是现代文迁移过来的,但句式有较大的特殊性,值得让小学生有初步的感知,并不是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样的句式,只要思维中有句式的雏形,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2)趣味生活创写

法国作家梅里美曾说,作诗只能作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去补充,从而分享创作之乐,品尝诗的真味。学习小古文亦是如此。根据所学小古文内容,让学生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写一写,都是一种创作。学生其实是极喜欢创作的,让学生进行创作,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诵读小古文的兴趣。例如教学《菊》之后,让学生模仿菊的写作特色,自己仿写《荷》《梅》等小古文,均有模有样,生动有趣。

3)换种方式改编

例如学习一些小古文后,让学生以“《……》新编”为题,尝试用不同的体裁,不同的表达方法,改编小古文,有时候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如《龟兔赛跑》新编,龟兔第二次赛跑会是怎样的结局呢?

伴随着孩子们取得的这些成绩,本人也有不少的收获,借助课题研究,我积极参加各级活动,聆听小古文教学研究课,撰写研究随笔,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提升了课堂教学水平和课题研究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