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是尊重学生人格与尊严的具体表现,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不同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同,所处的学习环境也不一样,因此,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要想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不能忽略学生之间的差异,使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否则将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直面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形成二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发掘多种有利于语文学习的因素,引导学生自主地掌握知识,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1 发挥家庭的引导作用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语文教育对于学生人格的完善、精神世界的拓展、人文素养的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家长应该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语文学习。平时多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现状;主动给孩子买一些他们喜欢的经典名著,鼓励孩子多读书,读有营养的好书,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起讨论,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鼓励孩子写读书笔记,并适时进行奖励,带动孩子养成勤于写作的好习惯。2 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作为“源头活水”,才能滋养老师、滋润学生,才能拓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内容,除去现在使用的教材内容之外,应该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编写高质量的精品教材,补充一些经典篇目,增加一些传播正能量、时代感比较强的文章,使这些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建立教学资源库,供大家借鉴使用。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评赛活动,收集优秀课件、优质教案。众人拾柴火焰高,单打独斗只能使自己的教学之路越走越窄,越走越无味。一个学校,既有拥有新知识、新理念的新手老师,也有经验丰富的教学能手,新老结合,取长补短,让优秀课件、优质教案积少成多,成为集大家智慧为一体的优质教学资源宝库。另一方面鼓励语文教师编写符合校情、学情的练习题、测试题。练习,才能巩固知识,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精当的练习题,对学生巩固知识,弥补不足能起到巨大作用。因此,具备了这些教学资源,教者可以根据教学现状,科学选用课件、练习题、测试题,再加以增删、修改,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
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学习,尤其如此。有了良好的习惯,如勤查字典、专心致志听课、整理读书笔记、勤读课外书、坚持写日记等,这样学起语文来才会事半功倍。同时,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文学习也是这样,学一天两天、一月两月或许并不能有什么显著的效果。就像正在成长的小孩,他们每天的一日三餐都食用一定量的食物,天长日久,你若问他们身上的肌肉是哪一年、哪一天、哪一顿的哪一种食物转化来的,他们一定回答不上来,但他们却一天天地长高了。同样的道理,学习也需要有毅力的人日积月累,需要厚积薄发,方才出成绩,方才有提高。这个过程是一个苦乐并存的过程,有记忆、背诵、苦思冥想的枯燥无味;也有理解、顿悟之后的喜悦快乐。所以一味地追求学习的快乐,那么当你体验学习现状之后,只会徒增烦恼;学习过程中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下去,语文水平也是很难提高的。这些道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并指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观,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净化语文学习环境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会对一个人产生极大的影响。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大部分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处于知识的混沌期,对语言文字的使用是否正确、是否规范的辨别能力相对普通高中学生而言比较弱,因此,周围环境会对他们产生极大影响。我们不能学“孟母三迁”,但我们却能主观地减少周围环境对孩子们的影响。首先,从班级、校园做起,消灭错别字以及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如班级的学习园地、标语、挂画、横幅等,用语一定要规范,例如“图书角”不能以“读书角”的字样出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的“籍”不能以“藉”字出现等,班级、校园里的错别字一定要消除。其次,语文老师要负起责任,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作业中出现的错别字、不通顺的语句、不规范的标点,一定要使用错误符号标记出来,要求学生纠正。如“打篮球”中的“篮”字、“天生我材必有用”中的“材”字、“大江东去,浪淘尽”中的“淘”字等学生最容易写错的字,要重点关注。对一些易错之处,语文老师一定要具有高度敏感性,大力引导学生树立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纵观全文,语文学习是多维度、多种方式的点滴积累。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背景,职业学校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借助一切新时代武器,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推动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确保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