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云和雾
【教学目标】
1.知道云和雾都是水蒸气冷凝形成的,它们本质上一样,只是距离地表远近不同。
2.能够做人造雾的实验,尝试解释雾的形成原因。
3.能够通过模拟实验及示意图,解释云和雾的形成过程。
【重点与难点】
重点:解释云和雾的形成原因
难点:做人造雾的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火柴,冰袋,量筒
学生分组材料:量筒,温水,冷水,线香,冰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板书:云、雾,
提问:你能说出含有云和雾的四字词语吗?(云雾缭绕,云山雾海、腾云驾雾、云开雾散……)
2.师:大家说了这么多有云和雾的词语,看来,云和雾之间一定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有谁能来试着说说看,云和雾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3.学生尝试回答。
4.师谈话:好的,那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你能分辨一下哪个是云,哪个是雾吗?
播放一段视频:云和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云和雾》(掲题)
【设计意图:通过组词聚焦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产生分歧,并在分辨云和雾的情境中,引出本节课的任务。】
(二)提供材料,实验验证
过渡:那么你仔细回想一下,你一般在什么时候能见到雾?在雾中行走时,你观察到过什么现象?
1.生回答:早上上学时……衣服湿漉漉。感觉空气湿润。头发上有水珠……
2.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那么,根据这些现象,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你能推测出,雾是由什么形成的吗?(小组讨论)
3.学生讨论,汇报:由水珠形成的。由小水滴形成,特别小。
水蒸气遇冷会形成小水珠(小冰晶)。
4.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做个模拟实验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好吗?请看大屏幕。
5. 播放微视频。
6.问:看明白了吗?谁来说说这个实验的步骤?
7.学生回答。
8.师:那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线香在筒内保持五秒左右,注意安全。
9.师:下面就请大家拿出材料,老师提示你们,在实验过程中,再用一个筒,用冷水代替温水,重复刚刚步骤,仔细观察筒内现象。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实验吧!
10. 学生分组实验。
11. 师:通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是否验证了我们的猜想?
12. 学生回答并小结:用温水的筒内很快出现雾,冷水的筒内现象不明显。
13. 为什么用温水的效果好?(太阳照射到水变成水蒸气也是热的)
你能推测出雾的形成原因了吗?
14. 教师总结:PPT空气中水蒸气→小水珠(箭头上,遇冷,下,凝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回忆自己在雨天的经历,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可以猜测雾的形成,接下来用实验验证大家的猜测。利用实验室里简单的材料,将大自然的现象搬到课堂中,直观形象,可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能力。】
(三)归纳总结,延伸拓展
1.问:那么云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它和雾之间有什么关系?(PPT)
你能不能结合我们刚才的研究和下面的图片资料,找到答案呢?可以把你的想法或者发现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写下来。下面,我们就来一起阅读这段资料,看看大家都会有什么样的发现。(书本图片)
2.用图画或文字的形式描述云的形成过程。
空气的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看起来白白的,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云或雾。云是在高空中形成的,雾则是发生在地面附近。云和雾是同一种事物。在半山腰,当云飘过来时,身处其中的人感觉它是雾,而在山脚下的人会认为它是云。
3.学生回答。
19.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雾和云的成因,还知道了,原来他们其实是同一种物质。天空中的云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你知道他们可以分为哪几类吗?
不同种类的云,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天气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播放视频:云和天气的关系。
20. 课后大家可以继续坚持观察天空中出现不同云时天气的特点及变化情况,看看你还有哪些新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学生已知道雾的形成原因,接下来通过模型的建构和解读,通过思考总结出云的形成原因以及和雾的区别和联系,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的拓展,云和天气的关系,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切联系,可拓展学生的视野。】
板书设计:
小水滴
云 遇 凝
雾 冷 结
水蒸气
实验记录单
雾的成因
1. 尝试制造“雾”,把我们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
温水筒 冷水筒
3.用图画或文字的形式描述云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