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本就是美的艺术,它语言凝练、结构精巧、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附着着作者浓烈情感的,是对生活的高度凝练与概括。
从审美角度看,诗歌从形式到内容都饱含着美,具有丰富的美育因素,下面就语言形式上的特色和诗歌内容所包含的意蕴分别来谈诗歌本体所蕴含的美育因素。
-、音乐美
在远古时期,诗歌、音乐和舞蹈是同宗同源、相互关联的图腾歌舞艺术。朱光潜在《论诗》中提到:"诗歌与音乐、舞蹈是同源的,而且最初是一种王位一体的混合艺术。"①后来,在发展的过程中,H者逐渐分化并拥有各自独特的特点,但诗歌仍旧保留着音乐声调优美、和谐动听等特点。古代人学诗,不仅读诗,而且吟诗,"吟"为"吟唱",用曲调把诗歌唱出来,像歌曲一样,节奏分明,高低起伏,旋律优美。诗歌,从语言形式上看,就像一首乐曲,读诗或者听诗,能够在读或者听的过程中,感受到如音乐般动听的节奏、悠扬的曲调。音乐美具体体现在音韵美、押韵美和节奏美三个方面。
1.音韵美。诗歌的音乐美首先体现在声韵美上,将声母或者韵母进行搭配组合成双声、叠韵和叠音等形式,这样的组合读出来的效果,就如同音乐的音符的排列组合,让诗歌听上去悦耳动听,如双声词"参差""淋漓"、"碍蹲""驾鸯"等;叠韵词如"徘徊"、"荡藻"、等;叠音词如"纷纷"、"密密"等;还有轻声词如"鱼儿"、"种子"等。音韵的和谐,让人听上去觉得美好动听。如《游子吟》中"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密密"和"迟迟"两个叠音词的运用,仿佛都能听见母亲为儿子缝衣时那针线密密穿梭的声音和感受到母亲那别离的巧咽之情。再如《家》中的"小河是鱼儿的家,泥±是种子的家",轻声的运用就像听到一童真童趣的孩子在耳边呢喃,让人也生愉快与美好。
2.押韵美。无韵不成诗,诗歌的押韵之美从古至今都是人们赏析的对象,没有押韵的诗歌就像残破的曲子,听着不连贯也不顺畅。押韵,一般在诗句的末尾,是在不同的诗句中安排相同韵律的字,这样把分散的诗句组合成一个整体,这个韵尾就是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它将整首诗贯穿起来。如《江南春》中前两句"千里鸾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句尾"红"和"风"都压韵尾ng;再比如儿童诗《我想》每段的最后一句"悠出声声春的歌唱","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蓝天是我的课堂","飞到遥远的地方",其中唱(ang)帐(ang)堂(ang)方(ang),韵母都押ang的韵,让人读起来朗朗上曰,有一种音乐的美感。
3.节奏美。在诗歌中,节奏的快慢、高低的起伏,也如同歌曲一样,有悠扬舒缓也有沉郁顿挫。诗句中长短、强弱的不同音有规律地组合变化,停顿也均匀规律,便会让诗句形成鲜明的节奏美,时而欢快,时而低沉,拥有特殊的美感。古典诗歌的节奏停顿强调规律,而且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如四言巧顿、五言H顿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该是典型的五言H顿的情况;而现代诗歌的节奏较为自由,特别是儿童诗,如"风儿/不闲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送首儿窒蔡的节奏舒缓轻柔,就像一首温柔甜美的傕眠曲,荡濛在每一位读者的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