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校外资源切实开展多姿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丰富并扩展了少年儿童的劳动体验,在劳动实践中通过亲身经历让少年儿童形成了正向的劳动价值观,提升综合劳动素养。校外资源主要包括家长资源与社区资源。家庭是少年儿童最早接触的生活空间,也是出生后第一个接受教育的重要场域,家庭教育关乎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作为少年儿童社区主要的生活场所,也是少年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平台。少先队劳动教育和家庭劳动教育、社区劳动教育相结合,更能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以达到合力育人的效果。笔者调研的两所小学均合理有效地利用了校外资源,与社区和家庭建立起了多方位的链接,为少先队劳动教育的开展丰富了教育资源和实践阵地。某小学大队部组织开展了“清洁小能手”活动——为家里打扫一次卫生,“整理小达人”活动——整理自己的房间,“致敬劳动者”活动——为劳动一线人民送关爱,红领巾志愿者进社区劳动服务活动等等。府南河小学大队部也会专门为少先队员制定假期清单,并且在清单上的劳动项目一栏明确要求“掌握一项环保知识”,例如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倡导父母绿色减排出行、在家做环保分类垃圾桶等(针对一、二年级);“学一项厨房技能”,掌握一项简单的厨艺、熟练运用一种厨房电器、清洗餐具等(针对三、四年级);“做一次社区清洁志愿者”,戴上红领巾参加一次社区劳动,学习并配合社区清洁工人将垃圾分类打包进行处理并将垃圾分类知识进行提倡和宣传等(针对五、六年级)。
这些劳动知识的讲解与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都能够切实让少年儿童感受到劳动最光荣,付出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与获得感,形成正确的劳动认知与劳动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与基本的自理能力和劳动技能,养成自强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学会自我服务、为家庭付出甚至关心他人、为他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