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王老师上了一节六年级的语文课《伯牙鼓琴》,这是一篇文言文,短短几句话,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腑的故事。
上课伊始,王老师以话题导入,引出了“知音”二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先出示学习单,让孩子完成学习单上的内容,并说出自己完成的依据是什么。并适时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也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在教学中,王老师也注重了古文朗读方法的指导,她先让学生个人读,然后是指名读,最后学生齐读,王老师最后也对这篇文言文做了范读。她力求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能力。
王老师对文章也进行了拓展延伸。我们知道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在高山流水,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的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这样的场景进行句式练习,有效地调动学生去感受文言文的结构之美。又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大量阅读可以让每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己。对学生读书交流,提出了具体的做法:学生读完书,一定要及时交流,可以一周一交流,一月一总结。交流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提问题,讲故事,找优美的词语、段落等,但交流反馈一定要及时,这样就能调动学生读书的热情。
通过这次听课,我对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有了一个努力的方向,今后,我将不断努力,把自己的所感所获运用到平时的语文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