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易得,知音难觅;伯牙子期,千古佳话。”今天上午,聆听了王萍老师执教的《伯牙鼓琴》,再一次深深感动于伯牙绝弦谢知音的毅然决然。文言文的教学,总是由读开始: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再读课文,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三读课文,读懂内容,读出情感;四读课文,读出志向,读出情怀。
整堂课,教师引领着学生如同畅饮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间,去品读,去感悟。在简洁凝炼、短小精悍的古语言中细细品味其丰富的内涵,理解两个“善”字的不同意义,辨别找到“志”与“念”的近义关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你读出了什么。这一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以及他们之间的情谊。学生“善哉”之声自内心由衷地发出。在此基础上,“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的理解水到渠成。这一品味,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那就是“千古知音最难觅”,珍惜拥有,珍惜友情。
王老师在教学中,通过阅读课外资料了解故事。设计写作深化知音文化,伯牙独自一人来到高山上,面对大海,看到江水滚滚而来,孤独的地坐着,你是他的家人,你来劝劝他,想对他说什么?通过想象说话,再一次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这些安排,不仅体现了教师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还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什么叫“知音”、“千古知音最难觅”作了很好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