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城市学校动起来
“今天的学生很少有参与劳动的机会,基本上就是在课上‘听’劳动、在课外‘看’劳动、在网上‘玩’劳动。”湟里小学位于农村,没有城区小学先进的校园条件,劳动教育更具挑战性。我们学校探索了集课堂讲解、生活体验、社会实践为一体的劳动教育。
在校园里,“见缝插针”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有限的场地上,建起实践基地,学生可以进行农耕、温室种植、蘑菇养植、动物饲养、养鱼、插花等多项劳动,在这方寸之间,体验到劳动的乐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一年级课堂上,新入学的学生背诵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是传统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时间指针,但对于在乡镇成长生活的孩子来说,却神秘而又遥远。
为此,学校将其列为学校项目研究整合课程:清明节进行田间锄草、整地、翻地、种菜、搓草绳,通过实际的劳动来感受春天的气息,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冬至时包饺子、春分时画彩蛋做风筝……让传统文化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
“劳动教育不单讲劳动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校长举例,前些天,针对个别学生“野蛮采摘”导致的蔬菜受损现象,学校开展“珍惜劳动成果”主题班会,进行热爱劳动成果教育大辩论,教育学生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为了扩充、丰富劳动教育资源,湟里小学与集团的其他农村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在与东安小学,村前小学的学生们结对来到铁本厂跟着农民伯伯给苹果套袋、给棉花打顶、给草莓上肥……感受和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