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当下的小学劳动教育一直都呈现一个可有可无的状态,而且这种趋势一直都在不断的加深,导致这一切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近几年学生家长和老师片面的过于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所导致,再加上某些小学院校中甚至有存在老师以劳动教育的名义而对差生进行体罚的情况、而对优等生则是以多学习和少运动为主。并且,这种现象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小学院校中很常见,淡化了劳动教育,过于注重知识方面的教育。而这种教育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忽视劳动、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这一点,在我国当下很多的小学生家庭中都存在着,例如学生随便丢弃垃圾、对妈妈打扫的地板肆意的践踏,因此,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加大劳动教育在小学教育机制中的比重。而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家校结合,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合作用。因为学生在小学教育体系中,最直接接触的两个层次就是家庭和学校,而这两个层次也对小学生的影响最为悠长和深远。因此,我们就要把握好这一关键性要点,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合作用,在小学生最关键的启蒙时期,让学生相应的构建起一个正确的劳动观念,注重对学生劳动生活能力的培养教育,对学生宣扬一些重要的劳动观念,加强学生自我劳动意识,以此来有效的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
首先,教师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应该扮演一个桥梁的角色,因为教师从某种层次上来说,是最能直接将家庭和学校进行连接的人,在学校,教师是员工,在家庭,教师又是最能和家长建立沟通关系的角色,因此,如果想要良好的加强家校结合作用,就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在两者关系之间的作用。比如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相应的对学生开展一些简单的劳动教育,但是要切记,这些劳动教育要和后续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联。例如,教师让学生在学校进行一些简单的扫地、拖地劳动,然后在课堂之外,教师可以将该项任务当作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回到家之后帮助家长进行家庭清洁劳动。利用家校合作,不仅可以有效的加强学生的劳动能力,还能很好的密切家长和学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