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12月份理论学习
发布时间:2021-12-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白玉仙

小学生不会剥煮熟的鸡蛋、不会拿扫帚扫地;大学生让家长定期到校洗衣服、请家政公司来宿舍搞卫生……当下崇尚分数、崇尚快乐的青少年,有不少缺乏劳动概念,不仅不热爱劳动,甚至鄙视劳动。

这是劳动教育缺失的缩影,因此加强孩子劳动教育的呼声由来已久,但怎么教、教什么却富有争论。的确,劳动是创造财富的途径,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须仰赖的手段,人生可谓离不开劳动。同时,劳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体力、脑力的,具体到职业更是五花八门。这也给劳动教育带来了困惑,特别是开劳动课到底怎么开,有的立足于教基础劳动技能,有的立足于劳动体验,莫衷一是。

事实上,劳动教育并不是简单地教人干活,更深层次其实是品质的锻造。通俗地说,学会干活简单,但愿意干活,不惧劳怕累却不容易。现实中,不少企业都在抱怨:不是人难招,而是很多年轻人不愿到生产一线,宁愿到行政打杂拿有限薪水,也不愿到车间拿高额工资。这些与劳动技能无关,而是精神缺钙。其实,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劳动创造,形式不同、领域不同,但吃苦耐劳、勤奋坚持的付出都是一样的。

劳动教育培养劳动技能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精神,最终使其成为做人的基本品质与素养。正因为如此,劳动教育不能被简单当成技能课程,而应当成为中小学生品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贯穿于义务教育的全过程。

劳动磨练出的品质:

1、在劳动中成长

学习模仿并开始参与成人的劳动,是宝宝成长中的一大进步,尽早地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对孩子都能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

2、获得快乐

劳动有利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如身体协调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在成功完成一件事情后,孩子自然会有种成就感,会很满足很开心。

3、拥有自信

成功的快乐最能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会做的简单劳动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会越强。而我们都知道,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未来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自信心建立越早越好。

4、更加聪明

我们常说“心灵手巧”,劳动中孩子的双手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有益于左、右脑的开发。另外,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时,大脑里氧气最充分;大脑在劳动和运动时,思维部分是休息的,如此劳逸结合,孩子会更聪明。

5、热爱生活

在家务劳动中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孩子感觉到他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为这个家做事情。会使孩子懂得家务人人有责,变得更加勤快,眼中有活。另外在家务劳动中还能调节家庭气氛,孩子分担劳动后,亲身体验到家务的辛劳繁重,会懂得关心、体贴、孝敬父母。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