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少先队劳动教育花开满园
———丰富少先队劳动教育形式 提高队员劳动素养形成
内容摘要: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在《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培养少年儿童养成爱劳动的好品质,通过组织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懂得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最光荣的道理;在劳动实践中养成尊重劳动、勤劳节俭的好习惯;树立“劳动、奋斗、创造”的人生价值取向。劳动教育是少先队员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增加才干的有效载体。它能使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投入社会大课堂,在实践中亲身感受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为此,学校少先队应立足校内,依托校外,以地方特色的劳动实践活动资源为载体,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少先队劳动教育,提高队员劳动意识,提升队员劳动能力。笔者从多年学校少先队劳动实践活动中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做法。
关键词:少先队;劳动教育;素养形成
一、主抓学校教育主阵地
(一)课堂教学是重要形式
1.学科渗透劳动教育
学校根据少先队员的年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劳动教育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普遍渗透,有机结合,达到增强队员热爱劳动,学会感恩的效果。
2.校本课程开发
学校结合实际,努力探索,开设了多个校本课程。其中与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直接关联的课程内容有:手工制作、泥工等。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了少先队员的劳动兴趣,提高了队员的动手能力,也丰富了队员的课余生活,让队员在劳动中收获感恩,获得幸福,得到激励。
3.开展粮油特色课程
学校积极利用外部的帮扶力量,定期邀请企事业的志愿者在周四校本课为队员做有关粮油特色专题讲解。粮油特色课程涵盖粮油食品加工的简单介绍,生产过程,粮油加工,卫生安全维护等粮油系列加工特色教育。让队员在了解粮油的神奇产生过程中,体会粮油的来之不易,领悟劳动卫生、劳动安全的重要性,做到珍惜劳动、热爱劳动。
(二)开展常规主题活动
小学少先队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队员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大队部以常规活动为载体,展示劳动技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1.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三月雷锋月开展植树绿化、社区清洁服务活动;国庆节清洁校园教育;建队节举行佩戴红领巾和敬队礼比赛;元旦开展班级卫生责任区、护绿区、教室、校园环境等公益劳动。
2.以 校 园 文 化“五 大 节”开 展 劳 动 技 术 教 育。科技节科技小制作,读书节书签制作,感恩节实践,艺术节才艺汇报,体育节劳动健身等。
3.班级文化植物培植活动。中队走廊开拓植物角,每位学生带一种植物到校,根据植物特点轮流浇水,除草。
4.开展“洒扫应对”“日行一善”等主题实践活动。主题实践活动中组织队员对校园卫生环境整治;大队部组织队员志愿者开展到空巢老人和社区义务劳动公益活动。
5.一月一班一厨艺赛。学校厨艺室配备齐全,每月安排一至两个班在学校厨艺室展示比赛。
(三)开展特色劳动节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恩是幸福的源泉,劳动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是每个公民的根。学校的感恩劳动节即是感恩的教育,也是劳动的真实写照。劳动与感恩并行,才能真正打开幸福之门。学校在每年春3~5月举行感恩劳动节。感恩劳动节启动仪式上邀请模范人物作“百善孝为先”感恩劳动讲座,活动期间以黑板报、校园广播、美术作品展为载体,开展劳动节宣传,组织开展家务周、经典诵读、寻找最美湟小学子、劳动班会课、劳动拉歌、跳蚤市场以及劳动图片展等活动,评选出校级“劳动之星”和“劳动教育先进班级”。孩子们以实际行动参与到感恩劳动节中,学会感恩,学会劳动,在学习中获得拼搏劳动精神。
(四)校内社团公益劳动活动
公益劳动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有益的无偿劳动,是德育途径之一。劳动改造人,大队部根据“小雷锋社团”实际情况安排队员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校内公益劳动服务,节假日清扫街道服务,定期慰问孤寡老人服务。各班还依托“小雷锋社团”开办“绿色银行”,开展爱纸节纸行动。小雷锋们把收集的废纸、废饮料瓶变卖,所得资金用于贫困助学、慰问孤寡老人、社区活动。渐渐地,饮料瓶找到了“家”,废纸不在操场“流浪”……。班 级 的 “绿 色 银 行”成 了 校 园 环 保 一 景。
小雷锋们不仅在活动中得锻炼与提高,而且学会关爱他人,在奉献中体验幸福快乐。低年级组建家长志愿者团,家长志愿者定期参加校园劳动,班级劳动……这些让孩子们懂得劳动是感恩,是责任,是奉献,是服务。
二、联合家庭劳动教育
家庭是队员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劳动与技术教育最早的老师。队员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是孩子的重要实践“基地”。学校通过家长会、校园网站、微信等现代网络媒体宣传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家长重视并给予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感恩家务劳动实践机会。如元宵节制作花灯,端午节包粽子制香袋,清明扫墓怀念先人,中秋制作电脑小报,春节贴春联、扫尘。学校五大节之一的感恩劳动节亲子家务劳动周实践活动,写劳动征文,在劳动中体验家长的关怀,在劳动中感恩家人,提高队员的综合素质。
三、巧借社会共建拓宽视野
少先队员认识社会事物、社会现象都源于社会,只有让队员走出学校,通过走出去参与社会生活才能在实践中验证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与能力。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位置与周边企事业共建,发挥周边资源,建立共建关系,不断拓宽和延伸劳动教育的渠道。
(一)培养队员劳动意识
“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等劳动意识、劳动态度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大队部开展爱粮节粮主题宣传周系列 活 动,宣传 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可贵,孩子们养成勤俭、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有利于孩子们形成对学校、家庭乃至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引导队员参观学习科技馆博物馆。各种主题不一样的博物馆既让队员开阔了眼界,让他们有机会学习人们开拓新生活的劳动精神,又使他们明白了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领会了中华民族劳动美德的源远流长,劳动实践教育的意义非同一般。
(二)提升队员劳动能力
鼓励生活优越的城里孩子走进农村,到实践基地学习等,这样能收到比单纯的说教更好的效果。
1.我们学校每年开展“为小伙伴做一件好事、向小伙伴学一种新本领”等“五个一”手拉手劳动体验活动。
2.与消防大队和派出所手拉手走进营区。活动中队员走出校园,通过参观图展,学习内务整理等亲身体验,感知劳动的高尚。活动还请警官走进校园,开展消防知识宣传、交通安全知识推广,组织紧急疏散演练等活动,拓宽了队员的劳动接触面,培养了高尚的劳动情操。
3.与劳动实践基地搭建劳动实践桥梁。每年学校定期组织高年级的队员前往基地进行劳动体验。孩子们在基地教官和辅导老师指导下进行德育教育、科技实践、体能训练、生活技能、劳动实践、拓展训练等 6个种类的课程。劳动与生活体验让队员做到事事躬亲,培养了生活独立、自主劳动的良好品格。
总之,劳动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少先队活动资源,是少先队教育的生动材料,是德育教育的活力之源。以地方特色的劳动实践活动资源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少 先 队 创 新 的 有 益 探 索,它 不 但 是 新 课 改 的 要求,也是提高劳动教育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