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施对学校层面的基本要求
(1)、开齐开足课程,不论城乡,不论基础与条件优劣,均应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保证课时数量达到学分认定的要求。
(2)、学校应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由校长或分管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由有关处室、团委、和年级负责人组成,有条件的可聘请社区领导和专家参与。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制定,并统筹管理,全面协调学校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实施。
A、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是本校的总体规划与安排,是学校实施课程的纲领,是对学生在校三年期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统一安排,对提高全校课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教师、学生学习和理解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主张与课程框架的重要文献。
B、方案要充分体现地方特点,体现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满足学生研究与实践的需求。
C、方案要完整地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 服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要对课程的性质和地位、目标做出清晰具体的办公室同时要对课程内容、实施形式、课程资源开发建设、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做出具体的说明和安排。
D、当前特别要注意研究和解决课时安排、教师培训与调配、教师工作量的认定、研究性学习课程内容的确定、学生成绩评定和活动保障等具体问题,保证课程的顺利开设。
(3)、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组
设立组长,组员由从各学科教研组组员中抽出教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组成,以便引领全体教师参与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