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美术第九册
第13课《实物的联想》教学设计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王建法
教学内容:
本课是以学生生活中多种常见的物品,作为联想的契机和出发点,通过视觉接触、欣赏感悟、多维想象、创造表现等步骤,巧妙地利用实物的重组、拼凑、堆积来进行联想,创作出有趣的造型来。这不仅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也是一个极具开发潜力的教学资源。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还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引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生情况:
五年级的学生已不满足于单纯想想、画画,更多地追求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形式。同时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更趋向于理性化,更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在作品表现上更具有条理性,已能进行简单的平面或立体造型。本课着力于思维训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力求使思维发展与动手实践完美结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实物联想的方法及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运用组合法来进行联想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艺术的角度来感受实物联想的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知实物,通过对实物外形进行联想,发展学生的思维,挖掘蕴含其中的新形象美。
教学难点:实物联想新形象的表现,以及对新形象的评述如何更具趣味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及图片等。
学生准备:实物、双面胶带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师出示文具盒与手套:同学们看看这两件物品,老师玩一玩变魔术,很快就能把它们变成一件有趣的东西来。
师:看,老师把它们变成什么呀?
生:一只大螃蟹。
师:哦,为什么你们认为这是一只螃蟹呢?
生:因为它与螃蟹很相像,也有八只脚,扁扁的身子,还挥舞着两个大钳子。
师:同学们,像这样把一些实物经过巧妙地组合变化,再加上我们的联想,使它们变成另外一种有趣而有趣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实物的联想”。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实物联想的世界,去感受一下联想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二、欣赏大师作品 感悟实物联想的魅力
(多媒体出示毕加索作品《牛头》)
师:在斗牛王国西班牙这个美丽的国度里,诞生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位艺术家,他就是毕加索。现在你们从他的这件作品《牛头》中能发现一些什么很特别的东西吗?
生:牛头是由车龙头和车座组合而成的。
师:为什么毕加索把车龙头和车座放在一起,并给它取名叫《牛头》呢?
生:车龙头、车座组合起来很特别,与牛头很像。
师:大师真是别具慧眼呀!看来,根据外形联想,能让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凡的事物变得神奇起来,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东西,你是不是也有一双慧眼呢?我们来试试。
三、尝试联想 拓展思维
师(出示一把榔头):小小榔头一把,头上分成两个叉。摇摇又晃晃,让你想到啥?
生:牛、羊……
师:你能抓住铁锤头上分成两个叉来进行联想。真好!(教师用两个大衣夹夹住铁锤的柄,添上尾巴,装饰成一头牛)
师:羊头上也有角,不过,羊和牛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生:羊还要加上胡子。
师:好,根据你想的,加上胡子。(装饰成一头羊)
师:如果把小铁锤头上分成的两个叉联想成耳朵,它又会变成什么呢?它又有什么特征?
生:可以变成可爱的小兔,兔尾巴可以用毛笔来表现。
师:是啊,抓着特征可以让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教师抓住铁锤转动角度,随即又问学生:现在,你又能联想到什么呢?
生:啄木鸟……
教师抓住铁锤再次转动角度,接着问学生:现在,你还能联想到什么?师小结:根据实物的外形可以引发我们的联想。但同一个事物改变了所处的环境,是否也会引发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呢?让我们一同去探索吧!
四、研究分析 探索规律
教师拿出一个羽毛球拍,请一位学生上前来协助表演。(教师出示卡片示意学生按内容表演,请大家进行猜测该生在干什么,同时说出羽毛球拍所变成的新形象)
生作拉小提琴状,作射击状,作扫地状,作挠痒痒状。
学生猜测:拉小提琴——小提琴,射击——枪,扫地——扫帚,挠痒痒——不求人。
师:同样是一只羽毛球拍,为什么让你产生这么多的联想呢?
生:人的动作发生了变化。
生:羽毛球拍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
师:是啊,改变物体的方向、位置、环境都能引发我们产生不同的联想。(出示PPT)
五、动手实践 注重创新
师:我们掌握了许多实物联想的方法,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呢?
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实物联想作品,要求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积极动脑,利用图片上实物重新组合,使它们变成另外一件有趣的东西,看谁的招儿更妙!
生欣赏作品,并进行联想创造。(出示PPT)
师请小组讨论:欣赏完作品后,利用身边的材料,你们想做些什么?准备怎样做?请大家想一想!
动手实践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出示PPT)
作业要求:
1. 选择你所熟悉的一件实物作为主体来进行联想,通过与其他实物组合、拼搭,使之变成一件有趣的事物。
2. 也可以动手把自己的构思在纸上画一画,还可以写上一段话!
作业形式:可小组合作也可单独完成。
六、引领评价 促进提高
请学生对完成的作品来进行评价,可以从构思与组合两方面入手。既可以谈谈作品构思的巧妙,也可赏析实物组合的精巧。除了赞美与鼓励,你对这件作品还有什么建议?也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作品,教师适当点评、小结,使学生的审美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到进一步提升。
七、拓展延伸
教师拿出水杯,打开杯盖。
师:现在它在你眼中又能变成什么呢?
生:一只小乌龟……
师:咦,这个杯盖还真像一只小乌龟呢!这让我想起大艺术家罗丹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经过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都练就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老师相信在今后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就一定能享受到实物联想带来的快乐和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