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四月份理论学习笔记(陶欢)
发布时间:2022-04-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陶欢

         在语言教学中,情感体验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心理因素,它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阅读文本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许多老师没有意识到阅读在美育中的重要性,他们为了达到教学进度,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讲授新课上,只留给了几分钟的阅读时间,这不仅抑制了学生的阅读热情,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阻碍了美育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大力倡导学生不断地朗读,在阅读过程中增强对文本的总体认识,从而获得对文章的理解。比如,我在解释《再见了,亲人》的时候,就让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来深刻地感受到中朝人民用鲜血铸就的友情。小金花、大娘、大嫂、义工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无不体现着真、善、美,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人物的形象,领会两国人民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情厚谊。

      创造美在美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只有在认识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思想和想象力来表现美,这是创新教育、创新精神的表现。想象力是创作的基础,学生若能根据文本进行联想,加上自己的主观感觉,就可以对文本有较深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文学艺术。小学阶段儿童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美,不能一味地让他们去欣赏、去体会,要充分调动他们的创作激情,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大力倡导他们的创造,这样既可以增强他们的美育效果,又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比如在《静夜思》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首诗所描述的场景:天上有一轮明月,月光洒落在地面上,就像是一层薄薄的冰霜,李白看着这轮明月,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想起了自己在外面流浪的时候,不禁流下了泪水,这首诗没有描述哭泣,但是学生们却用自己的想象力,将这位诗人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让他感受到了对故乡和家人的无限怀念。

      多媒体可以通过线条、形状、色彩、声音、图片等外在形式,形象、直观地再现文本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刻地体会到其中的美。在审美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对文本进行再现,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比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教学中,我就引进了多媒体设备。首先,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课文的配乐,生动、优美的语言,好像真的让人置身于西沙群岛;然后,我向同学们展示一组西沙群岛的照片,让同学们尽情享受美景。一幅幅精美的图画,给教室增添了一种美的气氛,使学生对作品有了全面的认识,同时也使他们获得了一种美感,可以说是完美地完成了学业。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