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四月份研究课(王萍)
发布时间:2022-04-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萍

课题

匆匆

课型

精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确乎、空虚、不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

重点

 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教学

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确乎、空虚、不禁”等词语。

2.重点学习第1、2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体会表达的好处。


教具

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名言导入,学习新课。

1.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用格言、诗文、佳作抒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你知道哪些感慨时光流逝的名言?

出示课件2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席勒

2.朱自清匆匆的一生只走过了短暂的50年,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这篇《匆匆》,感受时光给予他的触动。

3.板书课题 

教师提示:写“匆”字时,最后一长点要贯穿两撇。  

4.引导学生结合课前资料介绍朱自清。出示课件3

师小结要点: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

 

 

借助学生耳熟能详的珍惜时光的名言、诗句,感受时光飞逝的无奈,较为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关注写字教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用心书写的良好习惯。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播放范读音频。出示课件4

2.生自读课文:鼓励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出示课件5

4.指导生读通难读的句子,结合语句理解生字词的含义。出示课件6

预设:

(1)出示: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交流:“涔涔”指流汗状,“潸潸”形容泪流不止。为什么作者会“头涔涔而泪潸潸”呢?(为时光流逝而感到无奈与悲伤)

(2)出示: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交流:什么叫“挪移”?(移动)可以说汽车在马路上挪移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挪移”就是慢慢地移动的含义。

教师指导学生写“挪”字,上下不平齐,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同样宽。

(3)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交流:“蒸融”这个词比较难以理解,可以用组词法,“蒸”就是“蒸发”,“融”就是融化,合起来就是“蒸发融化   ”的意思。

三、整体切入,局部赏读。

(一)再读课文,整体入手

1.再读课文,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出示“品读助手”出示课件7

(1)找出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词、句,仔细读一读。

(2)从这些词、句中你品味出了什么?在书上批注。

(3)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分享,用朗读展示。
  师提示:这里的“什么”,既可以是品味出的情感、感悟出的道理,也可以是你发现的文章的表达方法、修辞手法。可以把这些发现简单地写在课文旁边,也可以概括成词或短语写在黑板上。

(二)局部赏读,深入体会

1.学习体会第1自然段。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了对时间匆匆的感悟?

2.重点句子点拨出示课件8: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师引导学生交流: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3)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师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

(板书: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4)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借助排比、反问的特殊句式来背)

3.学习体会第2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才理解第1自然段的方法,理解第2自然段。

4.引导学生交流,重点点拨出示课件9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板书:具体说明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2)对话交流:“八千个日子”有多少年?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教师点拨: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匆匆》写于1922年3月28日,时年24岁,“八千多个日子”大概就是24年。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过去的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消逝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情绪。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读出作者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4)指导背诵

教师点拨:对于1、2自然段的背诵,可以借助排比、反问、比喻的特殊句式来背,还可以结合作者表达的对时光逝去的无奈的感情来背诵。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回顾本文出现的生字:挪、蒸,交流“蒸”的写法。

 

从怎样把难句子读顺的指导到对生字新词的释疑,再到对写字的训练,扎实地上好语文课。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回顾知识,总结提高。

回顾本课学习收获,鼓励课后继续背诵1、2自然段。

 

本文的课后习题中有背诵课文的要求。教师要从关注过程、教给方法、培养语感入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的流逝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感触写下来。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3 )分钟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2.课文接下来是如何写出时间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检查背诵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新课

教学

 32 )分钟

二、精读课文,运用语言

1.指名学生读第3自然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出示课件10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2.谁来说说,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 

用“…… 的时候,从   …… 过去   引导学生来说。

引导学生概括:作者认为时间浪费在洗手、吃饭、沉默、睡觉、叹息等事情上了。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板书:跨过  飞去    溜去  闪过) 

4.怪不得作者说:“太阳他有脚啊,   ……

5.二十四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等等中溜走。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也有四千多个日子从手中溜去,这些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呢?赶快拿起笔来,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上一句你的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

写法点拨:(1)这段话抓住了生活中最细微平常的事例来写,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2)动词灵活多变的运用,赋予时间以人的灵性,这样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就变得具体可感了。
  6.自由练写

例:写字的时候,时间从笔尖跳过;睡觉的时候,时间从梦中逃走;跑步的时候,时间从脚步声中悄然离去;看书的时候,时间从字里行间溜走。   

三、感悟时间,体会感情

1.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发出了哪些感慨?

2.师引导学生概括第四自然段作者对时间的流逝发出的感慨:

出示课件11

1)句子: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引导学生概括: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句子: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板书:如轻烟  如薄雾)

引导学生概括:对没有作为的自责;

3)句子: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引导学生概括:对要有所为的渴求。

3.时光如水,匆匆逝去,作者在感慨、自责之余,表达的是不甘虚掷光阴,力求上进的决心。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上思考)

3)教师总结:在结构上,第5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首尾呼应,让文章由问而来,由问结尾,结构完整,引人深思。在表达方式上,用问句结尾在情感上突出了作者对时光匆匆的感慨。(板书:照应开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为了充分利用文体,实现文本超越,在学生多元解读文本,感悟岁月匆匆的基础上,创设读写结合的情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二次自由练写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尽情抒发内心感受,并通过点评、欣赏、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吸纳有效的评改,得到积累、运用语言的有效训练。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5 分钟

七、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出示课件12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板书:时间宝贵  珍惜时间)

3.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出示课件13】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希望大家能珍惜时间,多读好书,让每一个日子都充实、富足!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言引入,介绍作家其他作品,都是激发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的手段。

 


板书

内容

 

        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匆匆    具体说明       跨过    飞去  溜去  闪过            时间宝贵

                       如轻烟  如薄雾                    珍惜时间

           照应开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