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四月份理论学习(钱彩华)
发布时间:2022-04-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钱彩华

  另一方面可以满足精神需求,提高精神境界,使身心愉悦。 从人对自然的劳动作用而言,劳动有利于人更好地奉献社会、 服务社会、美化社会。他还说,真正的教育是离不开劳动的,即劳 动教育是在劳动中接受教育,强调劳动教育的普遍性与长期性,主 张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有机结合,体力劳动夯实劳动教育基础,脑 力劳动推动劳动教育的发展。同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除此之外,他认为劳 动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在肯定了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的基础 上,结合自身教育实践,总结出劳动教育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 劳动教育的适度原则、劳动教育需手脑并用原则等,以及劳动教育 实施的基本途径和具体方法,对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意 四、劳动教育理论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启示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虽然一直受到党中央领导的高度关注,但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这里的多种因素包含学校本身以及学校外来自 社会、家庭的多方面因素,如国家鲜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对中小学劳 动教育进行保障;社会观念的陈旧,认为脑力劳动优于体力劳动 等),中小学劳动教育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中小学对知识教育的 重视度高于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由此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优异但缺 乏必备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其次,劳动教育没有具体安排到学 生日常课程中,缺乏制度保障,难以进行科学化管理,致使劳动教 育随意性高、规范化程度低。再次,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缺乏评价机 制,评价难以量化,导致学校的劳动教育积极性不高,科学性不 强。除此之外,中小学劳动教育缺乏创新性。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 形式单一,学生提不起兴趣,老师应付完成,难以取得实质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劳动教育理论,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小学 劳动教育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息息相关。上述劳动教育理论 也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一)国家层面的启示 国家一方面可以健全中小学劳动教育制度,完善中小学劳动教 育保障机制,用法律的手段保证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顺利有序实施;另 一方面,可以加大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人力、物力投入,确保有足 够的劳动教育经费、专业的劳动教育老师。只有国家政府出台相关 法律,加大相关投入,才能真正有效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持续性 发展。 (二)家庭、社会层面的启示 马卡连柯说过,家庭劳动教育是学校劳动教育最好的辅助手 段。家庭劳动教育是学生接受的最早的劳动教育,并持续其一生。 社会是学生劳动理论付诸实践的重要场所。所以要使中小学劳 动教育有效开展,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家庭劳动教育应激发 孩子劳动兴趣,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遵循适度原 (三)学校层面的启示中小学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可在原有 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学校的专业性,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劳动 教育。着重注意以下四点: 1.培养劳动意识 只有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先具备基本的劳动意识,才能对其进行 有效的劳动教育。中小学学生劳动意识培养主要包括:第一,认识 到劳动是光荣的;第二,对热爱劳动的人表示敬意;第三,积极接受各 种形式的劳动教育;第四,将劳动意识内化,形成劳动潜意识。2.端 正劳动态度 中小学学生劳动态度端正的表现主要在于其热爱劳动,不怕 脏、不怕累,主动承担劳动任务,积极参与劳动教育活动,并在各 种形式劳动教育中有所收获,如道德修养的提高、精神思想的升华 3.养成劳动习惯在具备劳动意识以及端正劳动态度的基础上,中小学劳动教育 的另一重点则是培养中小学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中小学阶段 是人发展的关键阶段,是习得能力最强的时期,也是易养成习惯、 纠正习惯的关键期。中小学学生良好劳动习惯形成主要体现在有固 定的劳动时间,以积极的心态认真完成劳动教育中各项劳动任务, 并能将良好的劳动习惯传递给他人。 4.激发劳动教育创新性 中小学劳动教育除了必须注重前面提到的三点外,还要高度关 注劳动教育的创新性,包括中小学劳动教育内容的创新、劳动教育 模式的创新等。究其缘由,与中小学学生这一特定年龄的性格特点 有直接关系。中小学学生年纪较小,对事物好奇心较重,喜欢接触 新鲜事物。只有保持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创新性,保证劳动教育内容 的丰富性,劳动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劳动教育评价的科学化等,才 能保证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可行性与持久性。在创新的过程中还应保 证在劳动教育的基本目的不变的基础上,尽可能提升中小学学生的 劳动热情,激发劳动兴趣,树立劳动榜样,关注劳动教育中学生的 自我效能感。 (四)学生层面的启示 针对中小学低年级学生年纪较小难以进行自我教育这一年龄特 点,应鼓励其自身积极参与劳动教育,认真完成各项劳动任务,提 升劳动热情。对于中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应引导其进行自我劳 动教育,使其在具备一定的劳动经验,拥有一定程度的劳动热情的 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劳动教育,为自己布置劳动任 务,并对自己劳动过程与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反思。 总而言之,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举足轻重。中小学劳动教 育不同于其他任何年龄阶段的劳动教育,必须建立在掌握中小学学 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合 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的积极功能。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