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作为一个思想性、政治性很强的组织,其根本任务是第一:引导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劳动意识;第二: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这是少先队组织不能忽略、始终要坚持的根本任务。同时,这两个层次的根本任务又可以理解为素质、精神、思想三个层面。科学意识、劳动意识、审美意识属于素质层面;有爱心、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属于精神层面。
我们必须承认,物质财富的创造一定会为人类社会进步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物质财富无论多么丰富,物质终究不能完全替代精神。我们在精神层面,要着力塑造和培养少年儿童有爱心、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朴素感情属于思想层面。党中央始终要求我们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青少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校整体工作经验,结合各个方面的工作考虑,围绕根本任务展开少先队的全部工作,在这两个层次上下功夫。这就需要辅导员们在设计少先队工作和载体时,既要考虑少年儿童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规律,又要体现丰富多彩的工作方法。少先队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开展少先队工作、如何使每位队员在少先队活动中始终做到围绕少先队,根本任务展开活动并受到启发和鼓舞,从而能够更加主动地投身到学习当中去,是每一位辅导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认为在开展少先队活动时,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实践,将少先队活动从内容到形式不断予以创新,不仅可使队员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感受到奉献爱心、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会给自己与他人带来很多的快乐,还可以培养队员的团结精神和队员对祖国、对家乡的朴素感情,同时增长队员的创造才干。同时要使队员气氛活跃,队员乐于发表观点和见解,适时放手让队员自己开展。孩子与生俱来对世界的好奇,才会不断去探究感知,这当中有在成年人眼中看来幼稚可笑、不切实际,甚至荒唐的东西;但这些都是成长道路上,学生心理日趋成熟的表现。
应侧重于促进队员能力的发挥,精心策划、创造条件。活动过程中和组织指导活动后,辅导员要适时给予恰当的评价、鼓励,使队员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旺盛的热情。在实践活动中,队员们通过亲身经历获得了不同的但却是真实的内心感受。伴随着丰富的活动经历,队员们获得的内心体验与感受也会日渐丰富,实践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将在他的情感世界里留下认识的痕迹,这些痕迹是他们从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基础,也是上升到行为规范和道德认知的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