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理论学习(冯菲菲)
发布时间:2022-04-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冯菲菲

践行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时代课题,一直以来对劳动教育有关部门都有相应的,位体实施都有一些不足。少先队劳动教育是指借助于少先队组织这特定主体对少先队责开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教育,使少先队员在习得基本的劳动生产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基础上,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先队劳动教育应在尊重其主体尊严的基础上,引导队员认识自身的存在感与价值,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在少先队劳动教育的全部工作之中,劳动教育才能够产生效果。

      少先队员正处于各种观念和行为养成的关键期,对其进行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我国的少先队劳动教育仍存在偏失。

      迷失目标,定位偏狭。少先队劳动教育的目标是正确劳动价值观和相应劳动素养的习得。然而,实施过程中的少先队劳动教育目标往往过于片面,破坏了目标前后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导致少先队劳动教育的目标混乱,教育效果难以自然显现。诸如劳动节,一些学校也曾组织相应的劳动节主题活动,如做一次家务,了解节口的由来,做一些小报等,节日结束后,学校也仅限于对假日期间的劳动成果进行评比表彰,再也不会去关注队员是否还在持续进行劳动实践。更有一些学校实行劳动实践打卡,卡是打了,但要思考的是队员是否真认同了劳动的意义,究其原因,还是学校进行劳动实践教育。并未从劳动教育目标的前后连续性和一致性上进行设计。

(二)窘境凸显,内容匮乏。“教、劳结合已扩展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内容”,

       教育的关键之处在于内容的选择,不合时宜的内容会影响少先队员的切身感受。开辟了一块蔬菜劳动种植基地,供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经询问调查:该基地有队员参与种植,但仅限于一周一次的除草和浇水,平时的种植养护都是由校工在进行。队员没有全面参与种植过程,也就写不出观察记录,时间一长,队员们对这单一的劳动活动马上就没有兴趣了,轮到浇水和除草,队员们更愿意留在教室做作业。

由此可见,少先队劳动教育内容往往呈现出如下误区:一是将劳动教育实践内容等同于重复性高的体力工作,片面地去进行某一项劳动工作而不去阐释其蕴含的价值,限制了少先队员劳动情感的养成:二是少先队劳动教育的内容未将培养目标与少先队员的特点结合起米,少先队组织的实践劳动活动大多数是重复性的常规性劳动,导致少先队员对内容不感兴趣,无法达到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的目的。

(三)集体教育,优势混沌。少先队组织是一个独特的集体,但对其所独具的集体性的

       深度挖掘却远远不够。例如:学校在日常行为教育中,都会要求班级自主进行卫生管理。有一天,我走进一个班级,教室里一眼望过去桌椅整齐、地面干净,但是走到教室后面,垃圾桶周围的地面全是废纸。通过询间,孩子们承认值口做了,但是只扫了地,没有倒垃圾。于是我把值日生叫到了外面,再次进行仔细询问,值日生推来推去,谁都说今天不是轮到他倒垃圾。值日组长也很委屈地说:“我给他们分配值日工作,同学们都只顾自己扫地,不肯去倒垃圾,都觉得垃圾站太远了,不想间到垃圾站的臭味。”值日组长自己去倒过一次,第二次也不愿意去倒了。这个现象可以得出:很多时候,我们弱化了集体的优势偏向个人的示范来对其他学生进行引导。忽视了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的一致性。开展劳动教育是为了培养良好的劳动观念,养成爱劳动的主观态度。我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劳动教育,学生以个人得失计算劳动量,集体和个人的目标明显背离,需明确劳动是集体的共同行为。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