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然而,近几十年来, 对传统的东西抛弃较多,传统文化传承的断层现象显得日益严峻,弘扬民族文化迫在眉捷。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目的就是有效引导中高段小学生学习经典古诗文,让中华灿烂文化走进学生心中,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让我们的孩子打好传统文化的根基。
二、课题解说
语文课堂为教师和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根据本校本学科中高段古诗文教学的现有的反馈方法、 成绩评定等进行研究与实验,对小学中高段古诗文课堂教学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进行研究与实验。
三、研究目的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小学中高段古诗文的课堂教学理论,探索古诗文教学规律性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解决小学中高段古诗文的教学困难,力求提供丰富全面的典型案例。
2、通过课题的研究,激发参与教科研的热情,培养在做中习得教科研的方法,浓厚我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科研兴课”的氛围,推动自我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四、理论依据和预期研究目标
(一)理论依据
积累是有其科学依据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1、《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和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2、《儿童心理学》中指出儿童诵读文化经典积累古诗文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儿童在 6-13 岁期间的学习能力很强,所以应趁此时其忆之强,让其没有压力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从而学到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为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3、国家对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有明确要求。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让少年儿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古代诗文作品在教科书中的比例有所增加,教学要求有所提高。此外,新课程要求阅读必须是为提升学生精神生活的活动,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其得到更好发展。
(二)预期研究目标
1、通过对小学中高段古诗文教学策略与模式的研究,让学生接受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想象和创新能力,热爱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并形成古诗文学习和积累的一些操作范式。 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积淀孩子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
2、探索小学中高段古诗课堂教学路子。
3、构建一张小学中高段古诗教学的互联网。
4、编写出小学中高段古诗积累校本教材。
5、通过该课题的实践与探索,提高教师的诗词文化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道德文化和文学素养。
五、研究内容与范围
(一)探索小学中高段经典古诗文的教学策略和途径。
(二)探索通过古诗文积累,培养学生良好品性的有效途径。
六、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略与途径的研究”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活动性原则
(二)全员性原则
(三)趣味性原则
(四)实践性原则
(五)整体性原则
(六)激励性原则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吸收全国其它学校在小学中高段古诗文学习上的成果,为我所用,使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
【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
值。
【案例研究法】 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中高段小学生在古诗文积累活动中道德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让学生的首先情操在诵读积累经典文化中得以提升。
八、研究工作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1、选题、申报、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
2、分类搜集、整理、筛选有关古诗文资源。
3、确定实验对象,并对其进行调查了解,摸清教学需求。
4、通过教学实践,反馈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积累经验与方法。
5、在不断改进的基础上,形成比较完善的适应学生需要的古诗文积累策略和途
径。
6、调查、反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对比,不断改进教学,调整研究
计划。
(四)后期实施阶段:
1、对整个实验结果加以整理、总结、论证,形成结论。
2、接受课题专家的结题验收。
九、研究成果及形式
1、课题调查分析报告、课题实施报告、课题研究报告等。
2、优秀古诗文课堂展示。
3、优秀课题论文。
4、课题实验小结及课题实验报告。
5、课题研究的其他资料汇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