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四月份理论学习笔记(刘娟萍)
发布时间:2022-04-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娟萍

  就目前农村劳动课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有的教师在劳动实践这一教学环节上,不是按学生年龄特点、知 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进行劳动实践教学;部分教师在处理劳动知识和劳动实践的教学关系上,不是有所侧 重,而是平均用力。这就违背了新形势下劳动课教学的自身特点,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劳动课教学的任务。鉴 于此,笔者认为,要上好劳动课,除了依据劳动课的自身特点和宏观把握劳动课教学的原则外,还要依据学生 的生理心理特点、年级层次、知识水平以及对实践项目的兴趣和了解程度等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热 情地参与学习和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低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

    “自我服务”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劳动兴趣教育。

    农村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年龄一般在7-9岁,他们知识水平低、自制能力差,因此,在劳动课的实践环节上 ,需要围绕“自我服务”(自我服务不只是为自己服务,还包括为自己生活的班集体服务,为家庭成员服务, 为伙伴服务)这一主题进行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的小事中选择一些他们易于感兴趣的事开展活动,教育学生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以培养、锻炼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学习《洗手帕》(《劳动》第二册)一课,可以 设计出这样一些实践项目:“洗手帕比赛”、“穿一件自己动手洗的衣服”、“做一件让妈妈高兴的事”等。 活动评比的原则是多鼓励、少指责。这样一来,既进行了劳动知识的教学,又对学生提出了劳动技能的启蒙要 求,还能培养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

    二、中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

    “自主”、“自制”的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情感教育。

    小学中年级学生由于已经接受了两年的学校教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自制能力,依赖性减少,许多 事情都想“自己做”,这应该说是由低年级劳动教育培养成的“劳动兴趣”向中年级阶段形成“劳动情感”的 一个平稳过渡。因此,我们应抓住这一良好契机,在指导劳动实践活动时加强劳动情感教育,寓情感教育于劳 动中。但是,学生在由“自我服务”向“自主”、“自制”的转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自主能力,应该说 还是比较脆弱的。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束缚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自主性 ,而应当大胆放手,真正发挥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自我教育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时,应侧 重于引导:①教师应注意低、中年级层次的衔接,有的放矢地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由“自我服务”劳动及时 转到以“自主”、“自制”为实践主题的劳动制作上来。如开展“小小巧手赛”、“今天我当家”等主题活动 ,以此来提高学生自立的信心,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自制的能力。②教师的指导一定要留有余地,把握好尺度 ,尽可能多一些“悬念”,这样才能既给学生更多动脑、动手的机会,又避免“扶而不放”、“越俎代庖”的 现象。③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对一些哪怕是最粗糙的作品,教师也应给予肯 定,决不允许用刺激性语言伤害学生制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注意通过劳动教育和实践教学开发学 生的智力,使每个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