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年级劳动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强”、“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劳动责任感教育。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了自己的独立的思想,在低、中年级段获得的各种能力正促使他们朝着“自强”的方 面发展,他们已不愿听教师“多余”的“唠叨”,对教师过多的“指手画脚”表示厌烦。在劳动实践活动中, 一些学生在操作、设计能力方面常表现出超越教师想象的可喜情景。为此,教师应给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现自己 能力的机会,给他们创造一个竞争的环境。在指导思想上,应本着培养学生“自强”、“创新”能力的原则,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同时,指导教师要注意做到:①充分做好后进生的促进、转化工作,给他们以 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也要迅速捕捉,给予肯定,并使之发 扬光大。②指导实践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即使是同一年级进行同一个活动主题的劳动实践,也要避免“一 刀切”的标准。各人的能力有大小,智力有差别,其性格、兴趣、爱好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活动的主题确 定后,要围绕着活动的主题进行分类施教。只要使学生在相应的年级段里受到应有的教育,掌握需要掌握的劳 动技能,便算是达到了教学目标,切不可求全责备。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点较为成功的尝试。如,为了配合 小学高年级的劳动课教学,我们结合学校少先队工作,在“六•一”前夕,设计了一个以四、五年级学生为主 体的“争创勤巧队员”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各自发挥一技之长,规定在一个星期天内每人拿出代表自己最 高水平的一件小制作,向“六•一”献礼。在所有参展作品中,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男同 学精心制作出搓洗板,有的女同学巧手织出柳编工艺品;有“高才生”改制的气补塑料枪,也有一般学生费了 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的粗糙的刀刻木制品。展览桌上,每一件小制作都凝聚了学生们的心血,令人喜爱,学生 们也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乐趣。这次实践活动出现了人人动手、个个参与的喜人场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