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品格的意义与价值
(一)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长期方针。把广大中小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方针长期坚持的目标。把广大少年儿童培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热爱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根本要求。
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对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做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我们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坚持落实“五育并举”,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
(二)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现实需求
随着现代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业压力的增大,当前大家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存在着偏差,导致劳动教育在学校被弱化、在家庭被软化、在社会被淡化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些现状凸显了新时代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劳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优良品质,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现实需要。
(三)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品格提升的实践路径
学校虽处农村,但随着城镇化发展,学生劳动机会少,劳动意识、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劳动素养基本缺失,建设田园大学堂,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锻炼学生养成良好品格,帮助每一个学生深度参与,通过学习、探究和感悟,让每一次勤劳的付出、每一次执着的坚守都有所收获,把所学到的劳动教育方法和能力迁移到职业能力和人生发展的各个方面,为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在新时代落实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品格提升和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
(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育本身就是努力使受教育者个体朝着社会性发展不断变化的过程,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学生要想适应并融入社会,必须具备在社会中生存的本领,即具备必要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自立自强、团队合作等精神品质。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努力形成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协调一致,取长补短,让学生懂得多劳多得、同伴互助、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形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正确认知理念,在劳动中树立高尚的劳动情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