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5月份理论学习(周琛彦)
发布时间:2022-05-2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周琛彦

马克思主义创建者马克思、恩格斯以及苏联伟大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等都多次从不同角度为劳动教育提供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恩格斯为劳动教育理论奠定基础

        14世纪中叶英国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约翰·贝勒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卢梭把劳动看作是每个人的义务,将劳动教育作为培养独立自主的人的手段),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欧文等都提出过劳动教育这一观念,这些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问题的思考的重要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在结合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实际基础上,对早期劳动教育理论进行批判性地继承,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从空想变为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为劳动教育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将和教育相结合,从而保证多方面的技术训练和科学教育的基础。”马克思指出随着社会化大工业的迅猛发展,想把生产劳动水平提高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所要求的水平的唯一途径是进行劳动教育。他还指出劳动教育的目的在于可以让年轻人较快地熟悉整个生产系统的关键环节,使他们能依据自身喜好或者是社会需要,从一个生产岗位到另一个生产岗位工作。因此,劳动教育的进行,能够避免现代社会分工对个人全面发展所造成的片面性问题凸显。由此马克思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更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530—535

        (二)马卡连柯对劳动教育理论的贡献

        马卡连柯在“儿童教育讲座”第六讲《劳动教育》中指出:“正确的苏维埃教育如果不是劳动的教育,那是不能想象的。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生活和文明幸福的基础。”马卡连柯认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辅相成,教育离不开劳动,劳动也离不开教育。离开了劳动的教育是空洞的,离开了教育的劳动是盲目的。劳动教育与知识教育、思想教育、科技教育相结合,教育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换言之,劳动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一个持续的过程,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劳动教育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他还认为学校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就是一个大的集体,在集体中进行劳动教育是建立良好集体的基础。儿童的劳动教育要注重劳动观点的教育、劳动态度的教育以及劳动习惯的教育。与此同时,马卡连柯提出家庭劳动教育是学校劳动教育最好的辅助手段。

        (三)苏霍姆林斯基对劳动教育理论的贡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该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上,还表现在精神上。从自然对人的角度而言,劳动一方面可以增加经济财富,使生活更加富裕,满足生活所需物质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满足精神需求,提高精神境界,使身心愉悦。从人对自然的劳动作用而言,劳动有利于人更好地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美化社会。他还说,真正的教育是离不开劳动的,即劳动教育是在劳动中接受教育,强调劳动教育的普遍性与长期性,主张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有机结合,体力劳动夯实劳动教育基础,脑力劳动推动劳动教育的发展。同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除此之外,他认为劳动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