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2021-2022年第二学期研究总结(万千红)
发布时间:2022-06-20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万千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语文课的美常常被考点、应试作文等抹杀。教师往往以说教、灌输的方式来教学,学生的兴趣、个性也逐渐被消磨,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束缚。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最主要的是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把美的形象性、理论性以及愉悦性等引进课堂,使教师的教学艺术能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感召力以及诱导力,把学生带进引人入胜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其次,在小学语文中进行审美教育活动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教育不是像智力教育那样,引导学生走向对知识的一般理解,从而培养思维能力,而是引导学生走向对感性形式及其意味的整体把握和领悟,培养审美的感知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开启由抽象思维能力走向直觉思维能力,由认识真理走向创造发明的渠道。再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实现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思想道德是很难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在小学的语文课上,恰当地通过审美教育来引导美和道德的渗透,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塑造健全的人格,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最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可以陶冶情感,塑造心灵。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情感教育,它通过对审美形式的领悟,心灵受到震荡和洗涤,进一步培养起良好的人生态度;通过审美活动,使学生爱艺术,爱生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审美教育对于个体培养的四种功能,集中起来,表现为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这是其他教育作用所不可取代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实施审美教育活动,有着非常重大的教育意义。

  除了受教者学生之外,小学学语文教学中的因素都可以归结到审美教育的范畴,通常称之为审美因素。在我们从教材和施教者的不同角度,对于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因素做一个简单的分类:1.汉字的教学。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也是最美的文字之一,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所以在小学语文汉字教学中,美的因子是时刻存在的,利用书法来识字、写字,利用象形文字来记字和理解字,这些都可以成为审美活动的内容。2.文本中的字词句。首先在诗词歌赋中。古时的诗词大都是可以依曲而歌的,诵读的时候也朗朗上口,音乐的律动也是不绝于耳的,具有凝练的美。其次是在散文中。散文的语言多以节奏舒缓的长句为主,读起来又节奏明朗,韵律协调,有音乐美的感觉。再次是在文言文中。文言文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洗礼,沉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思想文化,在艺术形式方面堪称典范,留作教材的更是文质兼美的精华。最后是演讲类文章。这类文章为符合演讲的要求,在遣词造句等方面是极下功夫的,形之于口语则富于音乐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文本中字词句的美,让学生真正领会语言与文字的审美特征,把字写得富于艺术感,把话说得优美动听。3.教师自身的因素。如果说对文本的审美分析,是教师自觉教育的内容,那么教师个人的形象气质、精神面貌、教学语言、人格道德等就是非自觉教育的内容。首先是幽默、准确的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是适应教育工作需要而形成的职业语言,它具有口语性而不同于日常用语,简洁、准确、明白、含蓄而又形象的教学语言,能够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并易于接受;在语调方面,教师吐字清晰,调值适中,速度平缓,富于节奏感,并带有适当的感情色彩,会使学生感到平易亲切,并激起强烈的审美体验。其次是干净整洁的衣着和庄重大方的举止形态。整洁朴素的穿着和庄重大方的举止形态都强烈显示着教师的情感态度,亲切、诚恳、耐心、机敏等优雅的教态,体现了教师高度的文化素养,能给学生以优美感。最后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师德的精髓,是教师发自内心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力量,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情感动力,使学生在精神上、感情上受到教育激发,从而产生出巨大的审美教育的作用。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